第1548章 天下三分(1 / 2)

在曆史的長河中往往會出現許多重大的事件,這些事件往往會決定曆史的走向,亦或是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這些事件往往是因為一兩個人的決定,亦或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選擇。

在青蓮教發動叛亂的三個月之後,北岸會談結束後的第三天,北慶皇帝趙武昌突然向十萬參加渡江之戰的大慶將士頒發了一道聖旨,聖旨的內容很長,主要向這些將士說明了大慶塞外將麵臨的塞外強敵,但總結起來卻不外乎兩點:大慶將定都金陵,由石遠出任大慶的總理共禦塞外強敵。

總理這個官職到底有多大,這些將士並不清楚,但從石遠的身份來看,所謂的總理應該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他們更是不會想到,所謂的大慶皇帝已然成了一個空架子。

北岸談判的內容到底是什麼沒有人清楚,但最終談判的結果卻能讓整個天下勉強接受。因為從表麵來看的話,是石遠歸降了大慶,而大慶的百姓以及文武百官也終於知道,他們要麵臨的強敵是在塞外。

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各地,此時還並不知道危險的江北各城,以及北慶的文武百官也終於意識到他們在這場渡江之戰開始,其實就被北慶皇帝給拋棄了。而幾乎與此同時,西北各城的北慶守將基本上全部倒戈投降了已經從蜀地殺出來的蜀中軍,蜀中王一時間稱霸了整個西南與西北大半。

眼看著北慶的局勢有些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幸虧趙武昌走之前多少是留了些自己的心腹臣子的,於是很快就有北慶十大將中的四位大將站出來,紛紛接管了崇州以北,潼關以南的大部分城池——這是趙武昌在渡江之戰之前就做好的布置,因為收複江南總是需要一些時間的,他本來是打算用這些兵力拖延時間,等到自己拿下江南之後,正好可以讓所剩兵力以及百官南遷。

隻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個計劃並沒有用到那支還素未謀麵的塞外奇兵身上。

在石遠離開揚州兩個月之後,終於重新回到了揚州——以完全的勝利者的姿態歸來的。這一次,不論是劉大胡子還是夏淩蒼,這些南慶舊派大將已經全然沒有了任何二心。

幾乎在隨著石遠歸來的同時,整個南慶三軍終於完成了所有的軍職改革,以班為最小作戰隊伍,以師為最大作戰部隊,上麵有高官的軍職體係全麵施行。

就在石遠回來的第二天,他秘密接見了北慶大軍統將秦望南,他們二人整整說了一天的時間,但談判的結果好像並不算理想,因為秦望南這個北慶十大將之一的統將是氣衝衝的回去的。不過就在這位北慶統將回去的當天,卻下令整個駐守江邊的北慶大軍開始北渡,撤回了崇州。

於是這場渡江之戰便徹底的結束了,而從表麵上來說的話,現在的天下便被瓜分成了三分:蜀中軍占據著整個西南以及西北地區,石遠所代表的大慶——這是真正的大慶,不是南慶也不是北慶,則占據了整個長江流域的中間以及中原地區。而金陵以南,則是成了青蓮教的勢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