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語言行為在生活之中隨處可見,卻並沒有有效地引起大家的注意。一個想要從非語言行為中尋找到蛛絲馬跡並推斷別人情緒態度的觀察者,應該時刻注意每一個小動作以及表情的細微變化。這些變化都是在傳遞著人們的情緒信號,並且非常誠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感受。有一些非常典型並且普遍的行為,可以成為觀察者關注的重點,掌握這些行為的特點和用意,可以幫助我們盡快地掌握非語言行為的觀察技巧。
撫摸臉部
對身體進行按壓是常用的舒緩壓力的方法,人們處於壓力狀態之下,也會采用這種方式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整。常見的撫摸臉部行為包括對前額的搓擦以及對臉部的觸摸、對耳朵進行撚動或者撫摸自己的胡須等。這些動作都可以起到穩定情緒的作用,因此出現這類動作的人必定是處於某些壓力或威脅之下。
在安慰行為中,通過深呼吸來撫慰自己的情緒也算是臉部行為之一。在人類的臉部,因為聚集了很多神經末梢而顯得非常敏感,任何輕微的觸摸都可以讓它感覺到,並帶來強大的刺激效果。深呼吸時通過鼓起兩腮來吸入更多的空氣,不僅可以擴展胸腔,也可以讓雙頰得到運動,對麵部神經末梢起到刺激作用,這種刺激可以讓原本緊繃的神經獲得短暫的放鬆。
吹口哨
中國民間俗語中有一句:走夜路吹口哨——自己給自己壯膽,意即自己給自己打氣,用以譏諷那些自吹自擂的人。事實上,這句俏皮話卻包含著非語言行為的一個原理,在處於壓力環境或感受到威脅的時候(如:走夜路),通過吹口哨這一行為,可以讓人們的神經獲得放鬆,讓自己緊張的情緒得到安慰,起到壯膽的作用。和吹口哨的行為類似的還有自言自語等通過聽覺來放鬆自己的安慰行為,有些處於壓力中的人會說個不停,因為他們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隻有不斷地跟自己說話,讓自己聽到一些聲音,才能緩解壓力。而不斷用手或筆敲打桌子,發出聲響的行為,也屬於這類通過聽覺來放鬆自己的非語言行為。
打哈欠
當麵臨一些重大的抉擇,或者需要做出巨大努力才能達成某件事時,人們會忽然出現打哈欠的動作。這樣的動作出現並不是說明此人心不在焉或感到困倦,而是大腦通過打哈欠這一行為來釋放壓力。在打哈欠的過程中,人們需要張大自己的嘴巴,讓口腔最大限度地擴展,大腦之中存儲的壓力會傳遞信號到唾液腺。而口腔結構的擴展也會促使唾液腺進行水分的大量分泌,這種濕潤感會緩解環境壓力所帶來的口腔幹燥,從而舒緩神經。在一定程度上,打哈欠也可以被認為是深呼吸的一種,因為伴隨打哈欠的過程,人們的胸腔也會擴展,吸入的空氣也會增多。這兩個動作的同時出現,說明大腦正在積極地尋求釋放壓力的途徑。
摩擦大腿
下屬在麵對上級時,或者晚輩在麵對嚴厲的長輩時,都會感到非常局促不安。此時他們會出現一個類似的行為:用自己的手掌去摩擦大腿。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緊張導致手心出汗,而摩擦大腿的動作僅僅是為了擦幹手心的汗。但事實上並不是這麼簡單,這一動作本身包含著很多的信息。
當保持坐姿的人將自己的手掌放置在大腿上,並朝著膝蓋方向不斷摩擦時,他沒有意識到這一動作不僅可以擦幹手心的汗,還可以消除緊張感。而大腦的邊緣係統卻很明白這一動作的效用,通過摩擦,從觸覺獲得的安慰可以讓大腦神經變得鬆弛,所以它會反複出現。摩擦大腿是對於負麵情緒的直接反應,可以準確地說明此人正處於不安之中。掌握這一判斷依據,對於警方有非常大的幫助,很多犯罪嫌疑人正是因為這個動作泄露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