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時代潮流,勢不可擋(3 / 3)

辦理收購進行得異常順利,價格也合理,葉十三由於急於出手,再加上是範衛衛出麵和他談判,範衛衛對未來製造知根知底,最後的成交價格不高不低,達到了雙方滿意。

交接之後,未來製造就易主成為拓海九州的合資子公司了。等於是說,崔涵柏當年賣出的工廠,又重回到了崔涵薇的名下。

很快五一到了,商深和崔涵薇的婚禮如期到來。

商深並沒有大操大辦,而是一切從簡,隻邀請了圈內的朋友參加,婚禮地點也沒有選擇豪華的五星級酒店,而是在一處隱蔽的四合院中。

饒是如此,還是被一些好事的媒體打聽到了消息,偷偷潛伏在左右,想要拍到已經輕易不再接受采訪的互聯網業界大佬。

果然還是被精明的記者們拍到了幾位重量級互聯網業界大佬,張向西、王陽朝和向落自不用說,名聲如日中天的馬朵也悄然現身商深婚禮現場,還有互聯網的後起之秀代俊偉以及已經成為第一社交軟件企鵝的創始人馬化龍,等等,無數名流彙聚一堂,共祝商深和崔涵薇百年好合。

婚禮低調而奢華,商深英俊瀟灑,崔涵薇端莊華麗,在眾人的祝賀聲中,商深第一次喝得酩酊大醉。

結果新婚之夜就在昏睡之中度過,天一亮醒來,商深還有了片刻的短路,對睡在身邊的崔涵薇說道:“喂,你是誰家姑娘,怎麼睡我床上了?你沒有對我動手動腳吧?”

“你!”

結果惹來了崔涵薇的一頓粉拳。

伴隨著夏天的到來,互聯網的第一次泡沫終於如期來臨。洶湧澎湃了三年多的互聯網浪潮,在寒流的侵襲之下,進入了寒冬。許多創業的互聯網公司紛紛倒閉,就連三大門戶網站,股價也一度跌到幾美元。好在不管是三大門戶網站還是芝麻開門、企鵝和千度,都已經站穩了腳跟,成功地度過了危機。

在互聯網危機之時,拓海九州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參股的幾家互聯網公司,除了三大門戶網站和幾家蓬勃生長的幾家大網站之外,有幾個小網站沒有挺過來,死掉了,投資也打了水漂。

投資有成功就必有失敗,不可能所有的投資都會有收獲。好在收購了未來製造的拓海九州,在互聯網泡沫之時,利用製造業成功地抵禦了寒流。徐一莫才知道商深幾人為什麼要一致同意收購未來製造,原來是未雨綢繆,比她看得長遠。

但不管互聯網泡沫來臨之時,有多少所謂的專家唱衰互聯網的前景,認為互聯網的寒冬會漫長而無法複蘇,互聯網隻是曇花一現的新興事物,還是會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商深卻依然堅定地認為,互聯網的第一次泡沫隻是一次非常短暫的寒流,很快就會冬去春來。

商深的預言是正確的,第一次泡沫雖然哀鴻遍野,但來得快也去得快,凡是挺過了第一次寒流的互聯網公司,都開始了新一輪近乎野蠻的瘋狂成長。

中國互聯網進入了3.0的版圖時代,也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階段。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互聯網的浪潮在2001年時,再次呈現了全新的欣欣向榮的氣象。

先是企鵝的發展已經完成了助跑,進入了起飛模式。

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和傳統實業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傳統實業一開始是步行,然後是進入快車道,最後是開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就是最快的模式。而互聯網公司一開始的孵化期也許會很漫長,而且會如蝸牛一樣前行,慢到讓人看不到希望。但一旦挺過了孵化期,就會進入助跑階段,相當於飛機開始進入了跑道。隻要開始起跑,起飛之後就會以超出傳統實業幾倍十幾倍的速度迅速膨脹。

在OICQ推出僅僅9個月後,企鵝注冊用戶數即突破百萬。2000年5月27日,企鵝同時在線人數突破十萬,隔天的《人民日報》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可見國家層麵對企鵝的重視。消息發表的一個月後,企鵝注冊用戶數突破千萬。2001年2月,企鵝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00萬,注冊用戶增至5000萬。2002年3月,企鵝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2010年3月5日19點52分5秒,企鵝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1億,成就一個互聯網奇跡。

企鵝從一款即時通訊軟件起步,從開始時的步履踉蹌險些摔倒,到2001年的無線增值業務時的順勢崛起,再到遊戲、門戶、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十幾年的時間,企鵝就完成了互聯網產業幾乎所有業務的布局,到2010年時,企鵝已悄然成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可以說,在企鵝助跑和起跑以及後麵的起飛之後的每一個發展和擴張階段,背後,都是商深無處不在卻又無人可見的影子。不管是在企鵝最初階段商深對企鵝在編程技術和和資金上的支持,還是在企鵝度過生存危機之後步入正規的全力擴張之上,都有商深的建議伴隨其中。馬化龍甚至養成了做每一個重大決定之前聽取商深意見的習慣,相當於說商深是企鵝的編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