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製定新型鹽法的劉晏就在眼前,怎能不讓他心癢難耐?
忍了半天,眼看著劉晏都要告辭了,徐鎮川也顧不得顏老爺子可能不高興了,咳嗽一聲,故作喃喃自語。
“改革鹽法,好像也不難吧……”
一語出口,場麵一度很是尷尬。
顏真卿和劉晏兩條官場老狐狸,早就心有靈犀,剛才那些話可以看做劉晏給顏老爺子的報酬,你幫我解釋了當初食鹽專賣的經曆,我告訴你馬上要出任戶部尚書的消息,不管你顏真卿喜歡不喜歡這個消息,我說了,就是酬勞你了,所以人情就算還了,你還得認。
這叫有來有往。
也可以理解成交易。
現在交易完成,兩個人之間真沒啥說的了,就等著顏真卿端茶送客,劉晏拜謝告辭,這是一次完整的官場信息交換套路。
到此為止,今天的正事就算是辦完了。
結果徐鎮川來了這麼一句,按照官場語言來講,等於告訴劉晏,剛才那個交易完事了,我這裏還有一個,你接不接?
顏老爺子氣得臉都綠了,聽明白怎麼回事了嗎你!?瞎搭什麼茬!?
“小子無理!
朝廷大事,豈是你一個小小的參軍事能夠妄言的!?
還不給我閉嘴!?”
這話一方麵是訓斥徐鎮川,另外一方麵,也是想劉晏說明情況,這小子就是個小小的參軍事,純粹一個愣頭青,不懂官場的高等語言,你甭搭理他,該走走你的。
劉晏自然聽懂了,不過,他卻不想走。
這事兒有點意思啊!
看這個少年人能夠出現在顏真卿會客的場合,還能以子侄禮侍立在他的身後,一看就知道兩人關係匪淺。
再看看他的年紀,竟然就成出任從八品下的參軍事,在年輕人之中絕對算得上出類拔萃。
說不定這個少年人很是得顏真卿的看重,甚至他幹脆就是顏家的子侄,乃是顏家下一代的重點培養對象!
這樣的少年人,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甚至機緣巧合陰差陽錯地扔過來一個交易,接還是不接?
接啊!
這還有什麼要想的!
這個交易,不是接這個少年人的,而是接顏家的,甚至可以直接說是接顏真卿的。
不管交易的內容是什麼,隻要出了顏家大門,把這個消息透露出去,大家都會想,這麼看來,劉晏是不是得到了顏真卿的全力支撐?
等到年後顏真卿出任戶部尚書,那就更好了。
一尚書一侍郎,都在推動鹽法改革!
不管真的假的,隻要有這樣的傳言出現,鹽法改革的阻力就會再小一點。
何樂而不為!?
一念至此,劉晏在顏老爺子的怒目而視下悠然一笑。
“但不知這位小郎有何高見?”
可惜徐鎮川僅僅當了半年的官,還是一個小小的台州參軍事,對朝堂之上的高等級爭鬥還真弄不明白,他哪裏知道這簡單的幾句話裏麵,竟然有這麼多的彎彎繞?
一聽劉晏開口,他根本沒注意顏老爺子的表情,直接開口:
“第五琦前輩的鹽法改革,也就是現行的鹽法,雖然實現了食鹽的國家專賣,為我大唐增加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可以說支撐了整個安史之亂的朝廷平亂,可謂功莫大焉。
不過,具體到鹽法本身,在徐某看來,未免有些貪全求大。
按照第五琦前輩的鹽法,簡單來說,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民製、官收、官運、官賣。
如此一來,從食鹽被製造出來,到賣到百姓手中,除了製作食鹽之外,大部分環節都被歸入朝廷管理。
在徐某看來,沒必要。
朝廷從食鹽中賺取的利潤,僅僅是專賣過程的加價。
如今每鬥食鹽加價一百文,卻要負擔如此多的試驗銷售環節,何必呢?
相同的加價,朝廷的動作成本、人員成本越低,朝廷賺取的利潤就越高。
所以,在徐某看來,除了“官收”這樣還個環節需要掌握在朝廷的手中,其他環節,完全可以分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