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蜀川w市已經一個月了,《速度與激情》進展的也越來越順利,但李冠息卻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好像自己對這部戲,並沒有投入太多的‘激情’……原因就是,這是一個技術性的電影,而李冠息內心是一個偏向於文藝的創作人,所以總是無法百分之百的投入進去。
還有就是,李冠息雖然人不在公司,但對公司的賬務卻是了如指掌,知道公司已經陷入了困境。
近期兩個最大的投資項目:一個是新成立的特效公司,融資近乎3000萬;另一個就是《速度與激情》這部大片,他最初的預算,是8000萬,這個數量,在九十年代的電影史上,是極少有的,通常1000萬的投資,在香港這個地方,就算是大投資了,因此,《速度與激情》是極其消耗財力的,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用錢燒出來的。
資金本來就不充裕的無雙公司,在《速度與激情》殺青遙遙無期的境況下,就像一個缺了油的齒輪,運轉的很吃力,變得雪上加霜起來了!
李冠息也漸漸意識到,這是自己犯的一個錯誤。
一直都順風順水的他,難免犯這樣浮躁的錯誤,也就是平常人們說的‘暴發戶’…‘有錢燒的’…‘暴發戶’出手都很闊綽,但是出手以後,就會後悔連連了……
他本以為,投資了就有回報,《阿凡達》投資十數億美元,不照樣賺回來?……但他沒有考慮到的就是,投資的回報,是需要周期的,至少一年上的周期,李冠息是等不起的。這就像農民種地一樣,用他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種子、化肥、種了幾百畝地,他將來的收獲,一定會很大,但是,或許他還沒等糧食成熟,人就已經餓死了…
李冠息知道,沒有一年的時間,《速度與激情》是無法製作出來的,單單是後期的影視特效合成,也要數個月的時間,一個以影視為主打的公司,假如一年的時間,全部耗在一個影片的製作上,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小公司容易跨台,往往就是這個原因,在香港這個高效率、高產量的電影王國,小公司如果運作的不靈活,很快就會被人吞並。
思慮了好久,李冠息決定把《速度與激情》的片場,交給幾位副導演坐鎮指揮,自己趕回無雙影視公司,去做一些‘回報周期’短的工作,以此挽救因為資金不足而搖搖欲墜的無雙影視公司。
李冠息的這個劇組,副導演就有三個,其中每一個都能獨當一麵。
尤其是柯守良,表麵上雖然是個粗人,但內心也是非常細膩的,他在八十年代就做過導演。極限車手出身的柯守良,對《速度與激情》這部以‘車’為題材的電影,更是發自骨子裏的熱愛,對車技的指導工作,做的十分完美。李冠息覺得,把現場的導演工作,交給這三個副導演,還是比較放心的,自己抽空過來看一下劇組的進度、做一下監製的工作就行了。
於是,李冠息準備趕回香港,投資另一個見效快的項目,或許是電視方麵的,或許是大銀幕方麵的,他也沒有確定下來…
…
香港。
李冠息是跟楊千樺一起回來的,她在《速度與激情》中的戲份很少,總共出場三次,不到五分鍾的時間,所以很快就趕完了工期。
回到香港以後,公司的資金壓力,李冠息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覺得,必須在《速度與激情》攝製的間隙,趕拍一部小投資、見效快的電影來救場。
不然的話,無雙公司就會被《速度與激情》拖垮,陷入資金運作困難的境地。
李冠息於是就有了重拍喜劇的打算,喜劇是他最擅長的一個類型,同時他也覺得,隻有喜劇才符合小投資、回報周期短的特點。
自從李冠息上次在洛杉磯遇到‘德魯.巴裏摩爾’以後,他就一直想著《初戀五十次》那部經典的愛情喜劇,覺得這部電影的故事創意,可以算是輕喜劇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