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的機構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這麼有效率過,也從來沒有這麼神奇過,他們連奏章也沒有看上一眼就知道是什麼內容了。不僅僅如此,此時有許多的朝臣都知道了這個消息,甚至是那些待在家裏閑玩兒的官員也知道了這個消息。
一時之間,平陽城中刮起了一陣兒風,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覺得自己的家中好像少了什麼東西,感覺讓人坐立不安的。於是他們一個個的都走出了家門,向著其他的府中打探消息去了。上邊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主要的目標給定了下來,那麼具體的措施到底怎樣施行,還要就是這個措施到底是怎樣的,這些都要打聽好了,不然一旦意外產生,那麼自己的一隻腳就踏進了不知名的懸崖上,而另一隻腳的地下沒有任何的防護措施,隻等著掉下去就行了。這並不一定是因為自己被打入了二皇子一夥兒,而是因為辦事的過程中,沒有按照上邊的人說的做,或者自己所做的偏離了上司預定的軌跡,那麼這個黑鍋不由手下的人來背,難道還用自己來背?這就是那些當大官的人的好處,有什麼事情,交給手底下的人去辦,有什麼壞事情也是由他們來頂著。
當年前朝大周遇到一次危急,邊境上的將領們造反,一眨眼之間他們就打到了京城附近,而此時的京城可謂是人心惶惶,大多數的人都想著怎麼能夠從這次災難中逃脫出來,根本就不顧及自己所任職的國家該怎麼辦了,他們伺候多年的皇帝應該怎麼處理。在一次的朝廷會議上,有人為了投機倒把,因為此前這個人在私底下與大多數的朝臣探討過,而且所有的人都認為應該遷都,暫避敵人的鋒芒,因此他為了能夠成為一代的功臣,就在此次會議上大聲的提出了遷都的意見,但是還沒有等他說出來遷都的理由,就被一個人給否定了,而且這個人在朝中有良好的口碑,在眾人之中有相當高的威望。當大家看到是這個人表示反對的時候,都沒有人來附和遷都的提議了,結果就是這個人被皇帝永遠記在了心裏,終其一生都沒有被重用過,他的親戚朋友甚至是他的妻子見到了他都不拿一個正眼來看他,很快這個人就在憂鬱之中鬱悶而死。
這是多麼嚴重的一個事情,正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又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雖然與其他的人商量一下,也可能會在後來的過程中會出現意外,但是這就得看自己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了,而自己隻是待在家裏閉門造成,冥想一晚上的時間,自己給自己想出了一套方案,可是到了明天就不一定好使了,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亮仔,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大臣的討論聲中,在姬禮的靜靜等待中,第二天的早朝就到了。在眾人的注視下,姬嶽來到了朝房中,當他身邊的貼身太監剛剛喊完那一句經典的話:奏事早奏,無事卷簾退朝。周文元手下的尚書右丞陳達首先出列,對著姬嶽說道:“臣有事要奏。臣昨日接到一道奏疏,而且此奏疏之中牽扯到了沂王殿下。”雖然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但是聽到此話之後,他們還是進行了一番應和,都先驚呼了一聲,然後開始私底下與周圍的人開始交流起來,試探一下周圍人的看法,然後在心中確定一下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