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習矛練劍(2 / 2)

本命氣和先天命格就像是天賦,而氣運就是取得的成就。本命氣對氣運來說,是助力,也是阻力。前期氣運在身,做什麼事都順風順水,時來天地同借力;然而本命氣到極限後,就會受到限製,像北方第一霸主袁紹,後期親小人遠賢臣,昏招迭出,運去英雄不自由。

這兩年有著傅矛的錢糧供養,馬伯的氣色好了很多,實力不再下降,氣運也穩固在純白,再不像初見之時氣運雲海即將潰散的樣子。

有了充足的金錢,傅矛在全縣招收了五十個手下,其中有七個實力都達到了三流武士的層次。雖然依舊不堪大用,但至少不再是光杆司令一枚。

亂世即將來臨,不會貶值的除了人就是錢糧。有著一個亭人力的支撐,傅矛這兩年也囤積了不少的錢糧物資,光是漢五銖錢都超過五百萬。按照光和元年漢帝劉宏在西園的標價,四百萬就可以買到一個縣令的官職。傅矛接下來就準備去洛陽買下一個縣令之職,操練人馬,等待黃巾之亂的到來。

甚至於傅矛早在將“江東酥”銷往洛陽之時就已經考慮到買官的事宜,已經和十常侍手下的一個宦官搭上線。而且“江東酥”的一個品種,在傅矛打出“吃什麼補什麼”的招牌後,宦官一係成為最大的買家。

同十常侍的交易,除了金錢上的收獲外傅矛還收獲到好幾本武功秘籍。這可不是《血煞決》那種大眾化的武學,而是曾經一些大家族的收藏,至少都能夠修煉到一流武將層次,雖然不是原本,但也彌足珍貴。不過在傅矛看來,這些武學卻是不如血煞決簡單直接。

戰場廝殺,講究的就是直接,不需要其他的招式,致命就可。有著太多的技巧反而會讓人在戰場上束手束腳,實力不能完全發揮,最終難逃一死。

但傅矛並沒有因此而忽視技巧的重要性。君不見江東小霸王孫伯符,戰場上無所不克,僅憑吼聲就讓敵將喪膽,與喝斷當陽的張飛有得一拚。但是在外出狩獵之時,卻身死刺客之手。這固然是為王前驅,隻顧征伐擴張,而不懂得勤修內政導致本命氣不夠的氣運反噬,卻也不能忽視其在短兵器上的不足。君不見長阪坡上趙子龍七進七出,留下膾炙人口的故事和美名,除了有龍膽亮銀槍衝鋒陷陣外,手中的青釭劍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傅矛對自己的定位很明顯,就是前期以武將身份奪功名,打下基業,然後招攬一批文臣謀士來治理及出謀劃策。

所謂學以致用,就是要會用到的才去學。這樣才能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裏,有人想要博學,樣樣精通的結果卻是樣樣稀鬆。

有了清晰的定位,再來談合理的選擇功法武學。

前期為將,需要縱橫沙場。這是創業初期,給別人當手下。要由著上司的喜好來,沒有人會喜歡出工不出力、虛頭巴腦的人。

趙雲很強吧?長阪坡七進七出,武藝自呂布之後稱得上天下第一,資曆也夠老,創業合夥人,救阿鬥。這樣一個要功勞有功勞,要資曆有資曆,重情重義又長得一表人才的人,為什麼得不到重用?後世的分析很多,但我覺得也需要從自身角度找原因。

趙雲號稱槍劍雙絕,劍上的功夫不弱於手中槍。但劍乃是兵中王者,槍是兵中之賊,這個組合就是會鑽營的代表。有野心,會鑽營,外表看起來還很完美,這樣的一個人,誰也不敢放心大膽的去用,若不然,就會變成蜀國的“司馬懿”。

所以,要學會藏拙。

但亂世之中,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如果不想步孫策的後塵,一手短兵器武藝還是要有的,畢竟誰也不知道是否下一刻會有人來刺殺你。此匹夫也,十步之內,人盡敵國。如果不想到時候偌大家業一朝散去,短兵器還是要練起來的,但不可太精,不能掩蓋了長兵器的鋒芒。

短兵器防身的話,最好的選擇還是刀。但前期時不可太精,不同於趙雲的青釭劍,必須定位在防身這個功能上。刀乃兵中之王,也有利於後期對人才的招攬。

既然有了需求,就要操練起來。正好在十常侍處得到了一些武學秘籍,多是短兵器應用之法,便挑選一部刀法武學習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