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進城(1 / 2)

十月十五,皓月當空,清輝滿天。

未央湖有一聚賢樓,乃是二十年前皇帝陛下下旨為科舉舉子而建,高十餘丈,通體呈四方閣樓形狀,飛簷彎角翹起,上雕有飛鶴大黿,樓閣以十八根南疆巨木為梁柱,共七層,呈寶塔狀,閣樓尖尖頂,每層中空不設牆,隻有花梨圍欄,從每一層放眼望去皆可窺望未央湖景致,每上一層視野越發開闊,到了聚賢閣七層,憑欄而立遠眺,偌大未央湖有半許能納入眼中,湖光月色青開白,沉金流銀起微瀾,山色湖色月色,隻站在此地已讓人心神激蕩,豪氣萬丈,那千萬人潮水般跪拜於腳下,萬裏河山盡在手中時又是怎樣光景,可以這種萬人之上的絕巔風景除了皇帝怕是沒有再能體會。

夜幕降臨時,這個臨淄城卻在一瞬間活了起來,數萬百姓與天下各處趕來的武人彙聚於此,前者倒是興致高漲,這等盛宴三年才能看到一次,可不得使勁湊熱鬧?後者心情可就要複雜許多,在這等天下矚目的盛宴中若是能夠一戰成名日後錦繡前程無憂,若是輸了也不打緊,可若是敗得一塌糊塗日後行走江湖少不了刺人言語,臉麵折損倒在其次,最怕道心受挫日後修為不得寸近都是好的,境界一瀉千裏再正常不過,故而江湖比武都有不成文的規矩,若非死仇若是折辱過甚,必定會遭受非議。

劍南官道上一支陣勢龐大,威嚴至極的依仗正在緩緩前進,為首大將身披金黃雁翎甲,頭戴衝天冠,手執銀白長槍,麵容極威武,胯下重型白馬,整個人如天將臨凡,雄壯至極。身後軍伍依仗皆神情肅穆,有一大一小金黃車輦,大的以漢白玉為車壁,雕龍畫鳳,華美尊貴,小的則以示頂帳繡百鳥朝拜圖,活靈活現,顯然出自大家之手。

大隋能夠以這般規格出行的除了皇帝陛下當然別無分號,從京城按尋常車馬腳力隻需五天,皇室馬匹皆是薊北道進貢的雄俊大馬,皇帝車輦隻花了三天便抵達劍南,此時臨淄城主門大開,劍南道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員皆垂手靜候聖駕,官員身後有州軍持槍擋出一條街道,街道兩邊密密麻麻前來觀禮的百姓,都伸長了脖子往前湊,都想瞻仰聖容,一睹皇帝陛下的風采。

劍南道巡察使巡察使李方正站在為首位置,正滿四十的他身體健壯,正值巔峰,又稱為王朝最炙手可熱的封疆大吏,堪稱人生得意之時,但他為人素來低調,從未聽聞有以權謀私,仗勢欺人的行徑,朝野上下風評極佳。

李方正身後站著劍南道四州刺史,別駕,皆翹首以望,梁州刺史胡英偷偷瞥了一眼巡察使大人,沒有發現任何表情,巍峨如山,心中暗自稱道,當官的有三種,最上等的無非是明都省左中書那種有經天緯地,匡扶社稷的大才,能夠治大國如烹小鮮;這此一等的便是李巡察使這般執掌一方,造福一方,同時又光耀門楣,取信陛下的封疆大吏,有本事,可以貪,卻又屹立官場。第三等的可就是有小才卻大貪的腐官,經營鑽研,勾結朋黨,不被監察司頂上還好,若是鬧得民怨沸騰,必定殃及全家,不得善終。

胡英深吸口氣,眼神熾熱。

車帳緩緩前進,在距離城門二十餘步時金甲武將停下腳步。

車輦旁一位中年太監張口喊道:“皇帝陛下駕到…”

聲音尖銳卻不刺耳,劍南道巡察使李方正重重地掃掃雙袖,毫不猶豫地雙膝著地,額頭與地麵僅僅有一絲頭發的距離,李方正甚至都能聞到泥土的氣息。

前來觀禮的所有大隋官員也一同行跪拜大禮,城中主幹道邊上的百姓隱隱約約見不著聖駕,可這一聲皇帝駕到可就是聽得真真切切了,當即數萬百姓全部跪下,人頭攢動看上去如潮水般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盡頭。

雕龍白玉車輦的簾子漸漸掀開,一個身材高大的儒雅尊貴男子走出車廂,他身穿明黃色燙金龍袍,龍袍上細小紋龍不計其數,九條神色各不相同的天龍翻滾騰空,尊貴華美;左右兩肩繡有日月,寓意天下日月,一肩擔之;頭戴玉冠,以玉簪束發。

正是大隋皇帝李崇明,年歲將近五旬卻依然兩鬢烏黑,似乎正在春秋鼎盛之時,麵相端正堂堂,隱隱可見當年風采。

長公主李唯歸同樣身著蘇錦長袍,數以百計的江南織女耗時兩年才完成這件極廢人力物力的“天織流羽”女袍,月光灑落長袍上清輝越蕩,華美異常,加上她原本傾城傾國之貌,更顯舉世無雙。

皇帝不緊不慢地走上前去,輕笑道:“年紀也不小了,用不著動不動就下跪,起來吧。”

自然是對劍南道巡察使李方正說的,李方正再叩首朗聲:“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身後一眾跪伏官員同樣山呼萬歲,有些年輕官員甚至聲音顫抖,顯然是第一次能夠得見聖顏,心中激動萬分。

皇帝眯眯眼,朗聲道:“眾卿平身。”

李方正這才站起身來,站在皇帝身後半個位置,其餘官員也盡皆起身,連灰塵都忘了派去,隻顧著偷偷摸摸瞥聖上一眼,這聖顏可不是說見就見的,就是貴為京官,金鑾殿上別不能跟個愣頭青似的盯著聖上猛瞧,這叫避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