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歸途(1 / 2)

十月十五,深秋轉冬,臨淄城郊外的瓦房上能夠看見點點白霜,漫山遍野的紅葉飄落,猶如美人褪下肩上華美紅綢,留下空空枝頭。

慕驚年依舊穿一身紮眼紅衣,木簪穿發,臉色已經與常人無異,精神飽滿,能夠這麼快傷愈除了百草司妙手回春外,慕驚年異於常人強健體魄的回複能力也讓人歎為觀止。

王虎頭換上尋常衣物,坐在馬上恭聲道:“大人,該走了。”

慕驚年輕輕拉住韁繩回頭看了看差點身死此處的城池,然後輕輕拍馬道:“走吧。”

臨行之前慕驚年還特地買了兩壇上等黃酒給驛站的趙犁,說天氣轉涼,中原有溫黃酒吃羊肉的習俗,讓他多保重身體。趙犁先是一愣,然後接過去後,也沒有多說什麼,隻是讓慕驚年能夠多會族中看看,他還把慕驚年當做尋常的將種子弟,慕驚年笑笑說來年開春便回,趙犁拍了拍慕驚年肩膀,也沒有過多矯情,就此別過。

來時浩浩蕩蕩青蘿司刺客全體出動,回時隻剩慕驚年與王虎頭還有武青山三人形單影隻,葉蕁在清理東城事宜後與慕驚年見過一麵,依舊神色冷淡,沒有多說什麼領著青蘿司眾人先行回京,留下王虎頭與武青山兩人護送慕驚年。那夜眾人歸來時,青蘿司上下雖然對慕驚年並未由衷恭敬,但言語間已經不像在京城那般咄咄逼人,這讓原本有些心灰意冷的慕驚年欣慰不少。

三人人輕裝簡行,慕驚年包裹裏的大戟與挽雷外不帶其他,王虎頭則更為幹脆,腰上一把長刀,武青山照例背著一把砍刀。三人沿著官道一路北上,以尋常馬力,大概四天後便會抵達京師,慕驚年一路上與王虎頭交談無甚忌諱,從大隋的風土人情聊到進來江湖騷動,王虎頭大概占了監察司情報天下第一的好處,談及江湖,有說不完的奇聞異事,武青山有時候也能在旁邊插上兩嘴,說說南華寺秘聞。

慕驚年似乎想起什麼來,問道:“王叔,你可知道劍仙李扶搖究竟有有幾個弟子?”

王虎頭不假思索道:“江湖傳聞隻有一個劍道晚成,卻一日千裏的李太清,不過司裏情報裏還有記載李太清的胞弟也是一位不世出的劍道天才,隻不過一直不為世人所知,名字喚做李折桂,劍道與他兄長如出一轍,浩然正氣,鋒芒畢露。”

慕驚年了然地點點頭,對大隋江湖頗有些興趣,問道:“咱們大隋江湖能人輩出啊,王叔可有興趣說與我聽?”

王虎頭哈哈大笑,說道:“大人若是想聽,這一路回京老王都能給你說上些不帶重樣的,包管大人滿意。”

慕驚年笑眯眯地搓搓手,“那敢情好。”

“大人既然說道李太清兄弟二人,那我就跟大人說說這如今天下異軍突起的幾位年輕人,皆跟大人一樣年紀輕輕武道天賦近乎妖孽,讓老一輩江湖前輩大有落在潮頭的感歎。”

“大隋最為聲名在外的便有三人,一個便是那劍仙大弟子李太清了,其人大器晚成,二十五歲仍然修為平平,卻在昆吾山巔觀雲後劍道修為一日千裏,這些年代師行遍天下問劍,能挫敗其鋒芒者實屬寥寥。”

“第二個便是琅琊觀號稱百年難遇的道子寧長生,此人出身平平,被琅琊觀觀主帶回山後一直在掃地除塵打雜,直到十歲後觀遍琅琊觀道經藏書,無師自通,道法自然。司裏情報搜集不到這位道子的修為境界,不過能夠讓第十七代琅琊觀的先師視若珍寶,就已經很能夠令人正視。據說李太清昆吾山悟劍那日,山巔劍氣縱橫睥睨,這位道子為了昆吾山巔那些花草奇景,愣是襠下大半鋒銳劍氣,事後追著李太清講道理,兩人大打出手,誰也奈何不了誰,便接下了梁子。”

慕驚年目瞪口呆,這也行。

“最後一位可就比前兩位殺氣重了許多,南疆魔女南雀,相傳乃是孔雀大明王投胎而生,來頭嚇人得很,大人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荒謬之言,那時欽天監確有讖言。南雀姿容極嫵媚,使一把孔雀翎劇毒無比,死在孔雀翎下的狂蜂浪蝶不知幾許,死相極慘。禍水般的女子走到哪裏都有禍事相隨,更何況這位女子命格殊貴,偏偏又修為高深,起初想要牡丹裙下死做鬼也風流的英雄好漢在江湖上那可是一抓一大把,也有正道自詡為江湖匡扶正義的,急匆匆趕赴南疆後皆屍骨無存,令這位魔女豔名與凶名遠博,令人聞之膽寒。前年南雀殺了一位色膽包天的刺史兒子,震動南疆,葉大人隻身南下與南雀一場交戰後,南雀至今再也沒有異動傳出,葉大人回來時更是受了輕傷,不是我老王吹噓,這麼些年能讓葉大人受輕傷那可都是一等一得江湖好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