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章:敬香(1 / 2)

慕驚年身體盡數恢複之後,才在大隋第一名山昆吾山兜兜轉轉起來。昆吾山七十二峰,琅琊觀所在通天峰最為高聳,以至尊之資俯視群雄,七十二峰之間山泉流轉,飛瀑湍流,峰頂之間雲霧繚繞,被譽為道家第一聖地,一半是因為琅琊觀七百年肩扛浩然正道,默然為天下蒼生盡一份出家人的慈悲心,另一半則是居洞天福地,享綿延氣運,兩者相輔相成,昆吾山才有今日香火不絕的鼎盛氣象。

慕驚年在昆吾山四處遊走,見過了小磬峰的無聲處綿綿不息,見過通天峰的巍然壯闊,見過白鹿峰的奇巧怪石…七十二峰氣象萬千,卻各有不同之處,不過最讓慕驚年觸動的還是來上山敬香的大隋百姓。

都說盛世和尚亂世道士,如今逢太平盛世,琅琊觀香火之盛力壓白馬寺,每日上山焚香祈願的香客綿延不絕,據說琅琊祈願靈驗無比,這才讓百姓們趨之若鶩。不過亦有帶著上山觀景,見識這昆吾山雄渾甲天下的文人墨客,擊節而歌,慨然灑墨,再正常不過。

紫宵宮簷角飛翹,上有異獸雕像,黑瓦白牆,與監察司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紫宵宮卻更加宏大壯闊,隱隱間有浩然正氣,身前的廣場被譽為“通天頂”,青石鋪就,並非整齊平坦,細小坑窪之間見當年風雨往事。

據說琅琊祖師乃是當年仙人黃始長身邊捧劍童子,朝夕聞道遂乃開竅,仙人黃始長在此結茅而居,後出海訪仙,留下捧劍童子一人,童子久等不至,這才建立了琅琊觀等候仙人,這一等,便是七百年的雨露風霜,人間歲月。琅琊道統綿延從未斷絕,中興一代乃是四百年前的張清虛觀主,修得通天劍術,生生將東海攪動風雨的孽龍斬於桃木劍下,卻留下一絲魂魄任其轉世,孽龍知其罪孽深重,為謝張清虛留下轉世之魂,留下了口中龍珠,如今便掛在紫宵宮頂的真武大帝像之後。

慕驚年換上一身不起眼的青衣,站在通天頂的一個小角落,看著身邊臉色虔誠的百姓敬香,心境一片祥和,周圍見慕驚年麵容俊逸非凡,似有沉思,像是高門弟子,也就沒有上前打擾,留下了那麼一小片空地來。

一個年輕道士見到了慕驚年愣愣發呆,走過去打了個稽首,問道:“這位信士可是第一次上山,不知如何敬香?”慕驚年回過神來見到一臉溫純的年青道士,鬼使神差地點了點頭,那年青道士眯眼微笑,輕聲道:“請隨小道來。”

慕驚年閑來無事,也就沒有拒絕,跟隨著道士向紫宵宮走去,一路上那名道士倒也頗為熱心,與慕驚年講解了許多。

“凡敬香者,講究的是心誠則靈,淨手,正衣冠,寓意‘銀燈影皎光,上映穹蒼,輝煌照耀吐銀虹,齋主虔誠來點獻,集福迎詳,集福迎詳’,不高聲言語,不出言不遜,心誠意和,則福靈心至,上達天聽。”道士說起規矩來頭頭是道,聽得慕驚年不由得暗自點頭,不過卻也故意調侃道:“道長深明其意,怕不是對許多香客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