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綠園擴張(上)(1 / 2)

等到周末時,葫蘆穀的建設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有謝文軍在一旁監督,謝文浩發現自己終於可以鬆下一點擔子,他決定按照之前的計劃,前往省城。

謝文浩此去省城主要有三個目的,一個是幫助孫嫻卿開始梳理身體;二是找她幫忙鑒定下那張疑是畢加索的油畫;三來則是給綠園店鋪再送一批蔬菜過去,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生長,藥王穀洞府內又成熟了一批蔬菜,雖然謝文浩打算將洞府生產的蔬菜當做特等品來出售,可是在他葫蘆穀菜地沒有產出之前,綠園公司產品等級還不能真正搭建起來,還需要靠洞府內的產出來過渡。

一旦葫蘆穀蔬菜基地有了產出,並且形成一個循環供應係統,這才是綠園公司真正大步發展的時候。謝文浩表麵說著不幹涉綠園公司的行動,對它不操心。實際上又怎麼可能真正做到這一點,畢竟裏麵他占的股份可不小,真有事情的時候,他也是跑不了的。

更何況綠園公司的擴張,也關係到白鷺洲的發展計劃。否則白鷺洲按照他說的那種方式,花費大量精力種植出來的蔬菜該如何銷售?僅憑青山縣一個小縣城是消費不了那麼多產出的。別說什麼綠色有機蔬菜品質好,天然無汙染,購買的人就會一窩蜂的搶購。

其實那都是在YY而已,綠色有機蔬菜是好,可那也要看在什麼地方賣?在大城市自然可以賣出好的價格,但是在小城市,如青山縣這樣三四線的城市就不一樣了,一個是價格過於高昂,許多家庭消費不起;二個是小城市必然靠近農村,現在很多農家自己種植的蔬菜也是很少打農藥的。就算種植出來的蔬菜品質達不到綠色有機蔬菜的級別,可是相差也不會太大,自己家裏吃還是沒問題的。

因此想發展白鷺洲的經濟,前提條件就是要先發展起綠園公司。直營的利潤有多大,看看那些在網上開的直營店就知道了,沒有中間商的盤剝,利潤至少要多三分之一出來,甚至高的能達到二分之一。

現在超市或菜市場的普通蔬菜為什麼都敢賣那麼貴?便宜的一兩塊一斤,貴一點的三四塊,甚至五六塊一斤。最大的利潤真的是讓農民和賣菜的商人賺走了嗎?當然不是的,中間的批發商、運輸費和攤位費才是大頭。在菜市場裏,一間不到十平米的攤位,一年的費用就將近十萬。這些店租從哪裏來的?還不是從賣出去的蔬菜上賺回來的,說到底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白鷺洲生產出來的蔬菜少經過幾道批發商的手,直接運送到農產品店出售,利潤自然要高不少。

謝文浩雖然買了輛車,可是他卻沒打算開著它進省城,而是繼續選擇了搭乘大巴車。四個多小時的車程對他來說也是一種煎熬,謝文浩聽說青山縣附近要修建一條國道和高速公路,省裏麵已經開始派人下來考察路線,隻是選址還沒有確定,小道消息是說在青山縣和臨近的ZS縣裏麵選。現在兩個縣裏麵的政府人員在四處跑關係,想將這條國道和高速公路拉到自己境內。

要想富,先修路!這絕對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切實的體會。以前有多少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出現,就是因為交通不便,種出來的東西賣不出去,隻是忍痛看它爛在地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