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謝文浩拿出來的都是炮製好的中藥材,謝文浩又沒有給每個袋子做標示,注明哪個袋子裝的是什麼藥材。
但是這一點絲毫難不倒行醫數十年的老神醫劉維誌,不管什麼中藥材,他隻要看一眼,便能認出是什麼品種來。並且時不時拿起來在明亮的燈光下觀察,通過對藥材表麵、顏色和斷麵的觀察,可以看出不同東西出來。
不同種類的藥材由於用藥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會有所差異。如:根類藥材多為圓柱形或紡錐形,皮類藥材則多為卷筒裝。
另外通過對藥材外表顏色的觀察,分辨出藥材的品種、產地和質量的好壞。比如,黃連色要黃,丹參色要紅,玄參色偏黑等。
除此之外,很多藥材的斷麵都具有明顯的特征。比如黃芪的折斷麵紋理呈“菊花心”樣,杜仲在折斷時更有膠狀的細絲相連等。
劉維誌除了用眼觀,同時還用手去觸摸這些藥材。通過手摸、手捏、手掂等方法,去感受藥材的軟硬;幹濕、黏附;輕重,疏鬆還是致密。都可以判斷出藥材質量的好壞出來。
用手摸完了之後,劉維誌還不時的拿起一些藥材放到鼻子中去嗅藥的氣味。甚至還掰下了一小片放入嘴裏品嚐藥材的味道,最後他滿意的點了點頭。
其實除了這些方法,還有更為細致的檢查方式,但那樣都不是很適合在謝文浩麵前做。真的不放心的話,劉維誌完全可以將這些中藥材收購後,再慢慢的去檢查這些藥材的藥性,看它們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標準。
最後到了定價格的時候,謝文浩發現很多中藥材其實並不像他自己想象中的價值那麼高。比如說高麗參、西洋參、黨參等等。
市場上高麗參的價格大概在每克一塊錢左右,一斤的價格也就是五百多的樣子,劉維誌雖然沒有最終確定這高麗參的真正功效,也給他開出了一元一克的收購價格。要知道市場價和收購價完全是兩個概念,一塊錢一克的收購價一斤不低了。
要不是因為謝文浩有一個藥王穀洞府,對植物生長有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大麵積種植,說實話,種植高麗參還不如種蔬菜來的賺錢。高麗參通常要六年左右的參齡才是品質最好的,六年一斤才賣五百塊錢,說實話這個性價比真的不是特別高。
就算謝文浩有靈氣的催生,估計不需要種植那麼久,就可以達到六齡的藥效,在葫蘆穀種植起碼也要兩年時間才能收獲。
可假如他的葫蘆穀藥園內不種植高麗參的話,他洞府內種植的這些高麗參就無法名正言順的拿出來。謝文浩在葫蘆穀內開辟藥園,種植中藥材,不就是為了給洞府裏麵的藥材打掩護嗎?
所以就算明知道有些中藥材的性價比不太高,他也依然會種植。
最後一統計價格,高麗參是五百塊一斤;西洋參是一百五十一斤;黨參是八十一斤;黃芪三十五一斤;
紅景天四十一斤;靈芝六十一斤;當歸八十一斤;何首烏五十一斤;黃精五十一斤;石斛炮製成的鐵皮楓鬥達到了一千二百一斤;枸杞子六十一斤;天麻二百八一斤;杜仲二十一斤;山茱萸二十一斤;三七五百一斤;番紅花達到了四千一斤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