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葫蘆穀的事情後,謝文浩這才有時間空閑下來去關心白鷺洲的發展。在劉柳絮的帶領下,以及謝定源為首的眾多村委幹部的努力工作下,白鷺洲發展的勢頭是蒸蒸日上,可謂是一日千裏,每次有遊客前來遊玩時,都會說和上次來時變化了好多。
變化的最多的還是環境上麵,不管是村裏的衛生環境、綠化環境、還是交通環境方麵,都讓前來遊玩的遊客們點頭稱讚不已。
劉柳絮和謝定源他們並沒有為了大力發展經濟,放棄對環境的監管,反而要求的比以前更為嚴格。首先所有外來的車輛,一律隻準停放在白鷺大橋規劃出來的停車場內,不許私自開入村內,以免對村裏的交通造成擁堵,同時還可以防止汽車尾氣排放過量,造成空氣的汙染。
其次,每天白鷺洲村裏接待遊客的數量有限製,一天最多接待遊客不超過五千人,是村裏人口的兩倍左右。一旦超過這個數量,白鷺大橋上麵就會禁止汽車通行,隻許出不許進。
為此,劉柳絮和李哲還發生了爭吵。李哲認為限定人數會對白鷺洲的旅遊造成影響,不利於旅遊公司的發展。可是劉柳絮絲毫不為所動,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現在已經不是GDP為王的時代了,考察一名官員的升遷,也不僅僅隻看他在任時經濟發展是否快,同時還要考察任職期間環境設施投資,個人學位,工作經驗,年齡等等因素。
但不可否認的是,任職期間環境設施的投資已經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如果發展經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那麼很有可能不僅得不到提拔,甚至還會追究個人責任。
再說了,劉柳絮從小在白鷺洲長大,她對白鷺洲的感情還是很深的,又怎麼忍心為了錢而破壞環境發展呢?
其實五千遊客的數量已經不少了,目前白鷺洲每天接待的遊客也不過千人左右,這和白鷺洲旅遊環境還沒有完全建設起來有很大的關係。
假如按照平均每人每天在白鷺洲最低消費一百元來計算,五千人一天就有五十萬;一年算下來也將近兩個億了。當然,實際上白鷺洲每天的遊客根本達不到那麼多,可就算每年的收入有五千萬,李哲和白鷺洲投入的那一個多億也僅僅隻需要三五年就可以回本,剩下的就是純利潤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轟轟烈烈砸錢建設,竹林峰上麵的藥王廟已經重新改建完成。為此,劉柳絮和李哲兩人已經將謝文浩手上的那幅太祖墨寶重新掃描了一份,製作成了牌匾懸掛在藥王廟內,並且還將藥虛子給太祖治病的事跡畫成了壁畫,供遊客欣賞。
為了方便遊客上山,除了原本的一條石階路之外,白鷺洲旅遊公司另外修建了一條柏油路通上山上。一方便是便於走累的遊客可以乘車下山,另一個原因是方便物質運送到山上,尤其是小青山湖的漂流道。
到時候等漂流道改造好之後,肯定會運送很多皮艇上山,要是沒有專門的車道上山的話,光靠人力運送那根本不現實。這條柏油路是目前旅遊公司投資第二大的項目,花了整整兩千多萬,目前還沒建設完成,才剛剛開始建設,預計還要小半年時間才正式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