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跟著厚黑學交際(8)(1 / 2)

準備停當,李抱貞親自帶著豐厚的禮物到寺廟裏求見老和尚,然後說:“現在府庫空虛,我想仰賴您的德望,籌措一些軍餉,不知大師是否願意?”老和尚說:

“不知道您需要我怎樣做?”李抱貞說:“那就請大師選個吉日,把您要自焚獻佛的計劃告訴您的信徒吧!不過,請大師放心,這隻是逢場作戲,我會挖個地道保證大師的安全的!”

老和尚覺得能為國家做些事情也未嚐不可,於是爽快地答應了。

回到軍營之後,李抱貞一麵命令下人張貼布告把老和尚要自焚的消息散布出去,一麵派人修建道場,準備了大量的木柴、油脂。李抱貞親自陪同老和尚察看了以供老和尚逃生用的地道,以進一步取得他的信任。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後,便開始了為期7天的法事。

到了吉日,道場上熱鬧非凡,老和尚登上道場之後,手拿著法器,然後很認真地講經說道,對他的信徒們宣揚佛法,李抱貞則率領著部下恭敬地和信徒們一起站在祭壇下頂禮膜拜,並將大量的財物堆獻在法壇旁。老和尚的信徒們也被老和尚的行為感動了,大家爭先恐後地將自己的財物捐獻了出來,轉眼間,捐獻的財物竟堆成了一座小山。

當法事進行到了尾聲,老和尚依照先前所宣稱的,一麵擊鍾口念佛號,一麵引火自焚。沒想到,李抱貞卻早已暗中派人把老和尚逃生的地道口封死了,他不希望這件不光彩的事情被第二個人知道。一會兒工夫,老和尚就隨木柴化為了灰燼。李抱貞用老和尚的生命化解了潞州的財務危機。

老和尚本來是抱著好心幫助李抱貞的。卻沒有防人之心,輕信了李抱貞的謊言,結果連自己的命也賠了進去。

孔子也說:“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未可全拋一片心”不是說不要相信任何人,而是說不要輕信別人。

厚黑學認為處世不能沒有防人之心,要時刻有自我保護意識,處處加以防範,小心謹慎。隻有以“天下皆賊”

的心態來防範,才能達到“天下無賊”的效果。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西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傅玄在其《口銘》

中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語不當傷人,亦害己。

所謂“一言不慎身敗名裂,一語不慎全軍覆沒”就是說如果說話時口無遮攔,不仔細掂量掂量,就脫口而出,往往會招惹是非,引起不必要的爭端和麻煩,甚至會殃及自己的性命。

西漢文學家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他的父親楊敞是漢昭帝時的丞相。到了漢宣帝時候,楊惲被封為常侍郎。

楊惲很有才華,在宮裏很有名氣,因此又被漢宣帝封為左曹。後來因告發大臣謀反,被封平通侯,擔任皇宮侍衛長。楊惲雖然做官清廉,而且很有政績,為人輕財好義,但是他致命的弱點就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眼裏容不得半粒沙子,如果有人反對他,不管對方是誰,他都會大聲斥責,因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顯貴。

楊惲常常批評當時的太仆戴長樂,為了報複楊惲,戴長樂就以“誹謗朝廷,無人臣之禮”為由告發楊惲。

楊惲也因此被漢宣帝罷免了官職。

楊惲被罷官之後,便待在家裏自娛自樂。安定太守孫會宗是楊惲的老朋友,他見楊惲無所事事,便寫信給楊惲,勸他閉門思過,不要賓客滿堂,飲酒作樂。楊惲對孫會宗的話很不服氣,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孫會宗,在這封《報孫會宗書》中,楊惲說:

“我無德無才,行為卑汙,表現和品質都很差,幸虧靠著父親才得以充任宮中侍從官。後來又因為幸運,才被封為侯爵的,但我做得不稱職,結果遭了災禍……正當我家道興盛的時候,卻又受到了竊據高位、白食俸祿的官宦的指責,現在我遭到意外的變故,平白地被人告發……被罷了官,我就竭盡全力耕田種糧,植桑養蠶,經營產業,並交納賦稅,想不到我又平白無故地被人指責和非議……人的感情所不能限製的事情,聖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貴的君王和最親近的父親,為他們送終服喪,也有結束的時候。我吃著羊肉喝著酒,然後抬起頭看著天空,唱著‘在南山上種田辛勤,荊棘野草多得沒法除清。種下了一頃地的豆子,隻收到一片無用的豆莖。人生還是及時行樂吧,等享富貴誰知要到什麼時辰!’……地位卑賤的人是眾人誹謗的對象。即使是素來了解我的人尚且譏刺我,哪裏還會有人來稱頌我呢?……直到現在我才看清了你的誌向!如今正值大漢朝的鼎盛時期,祝你飛黃騰達,不要再來同我囉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