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風雲—鳳翔三國468(1 / 3)

鄴城春秋篇之---第二章 挾持曹操

徐庶他們在新野為我擔心,我卻和夏侯惇還在慢悠悠地去鄴城的路上。要說這曹操治理國家的能力還不錯,合著荀彧也是很了不得的內政大才,曹操現在管轄的境內,老百姓的生活也算勉強過的去。連年的戰爭對中原百姓的生活環境破壞極大,可是曹操實行了屯田製後,這種餓死人的局麵基本被控製住了。老百姓也算勉強可以安定下來了。隻是,路上經過得很多地方,看到那些田地的耕種模式有點像我在壽光搞出來得,再想了想後,我苦笑了,這必然是郭嘉把我在壽光搞得東西介紹給曹操了。想想,也挺得意,反正這些對老百姓有好無壞,也不算改變了歷史,你們就慢慢學著吧。

這路上,我也很少和夏侯惇說話,話多有失嘛。隻是這天,看看快到了鄴城,我像突然想起似得,問夏侯惇:“將軍可認識郭嘉、郭奉孝否?”夏侯惇連連點頭:“當然認識,先生也認識他嗎?”

我笑了笑:“我們是同鄉。聽得他人說,郭奉孝深受曹大人恩寵,可是真的?”

夏侯惇急忙點頭,心想,這樣更好,看樣子,你好像也不是很拒絕過來嘛:“正是,正是。我家主公對有才之士都非常看重。奉孝先生才華過人,深得主公信任。先生既然與他是同鄉好友,自然也會得到主公的重用。”聽他自作主張,讓徐庶和郭嘉當了同鄉好友,我差點笑了出來。

強忍著笑意,我問到:“那將軍,奉孝兄可在?我此去可能見他否?”

夏侯惇不疑我有假,很誠實地回答道:“我們到的時候,他不會在,主公派他到許都做件事情。不過,你放心,他很快就會回到鄴城,到時候,你們自能相見了。”

我悄悄出了一口氣。我現在這個樣子,如果突然見到他們,有可能騙過張遼,卻肯定騙不過郭嘉,他現在不在鄴城,那更好,我還是很擔心他的態度。當然張遼也是公大於私的人,不過,我既然發誓不做任何人的臣子,他可能就不會對我有什麼不利的,就像原來,他沒有在呂布那裏說出我的身份一樣,也不會對曹操說什麼的。可郭嘉就不一定了,萬一他把我當對立麵看,恐怕我會有危險的,回不去新野就慘了。

路上非一日,這天下午總算到了鄴城。站在城外,我望了望鄴城的城門,又看了看四周,夏侯惇正一臉媚笑地做著請入內的手勢,眼睛都少一個,這笑的樣子好難看,看的我這個心裏不爽呦,真想扁他一頓。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到鄴城來的決定或許是錯誤的,可現在再想脫身恐怕不易。

夏侯惇也算的上是一員文武雙全的上將,看到我猶豫的表情,他不動聲色地退在我身後,封住了我後退的路子。我一咬牙:“管他的,大不了一死,再說不見見那些名人我會後悔死的。嘿嘿,還好,你有過河梯,我有張遼計。”(恩,好像是張良吧?沒錯,是張遼,我二哥嘛。)然而我自以為妙手的安排,卻成了最大的敗筆。

輕輕拍馬步入鄴城城門中,回頭望望城門外,再看看高大的城墻,進出的民眾,身前的門卒,身後的士兵,我心中突地湧起一種莫名的感覺,那是一種遠離家鄉的感覺,是那種壯士扼腕一去不返的感覺。一個想法浮現在我腦海裏:這裏真是我的最後的歸宿?

在我踏入城門的時候,夏侯惇就來到我身邊,與我並肩前行:“元直先生以前來過鄴城嗎?”“沒有,正是想讓夏侯將軍引路一觀此地風景。”

夏侯惇心想:你不像被逼來的,倒像來旅遊的。要緊說:“啊,先生,來日方長。先生還是隨在下去主公府中吧。”唉,我嘆口氣:“如此,將軍前麵帶路。”好嘛,夏侯惇心說我成帶路的了。吩咐手下速去稟報主公,徐元直先生已到,自己馬上帶人過來。手下要緊去了。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曹操的府邸。曹操的府邸雖然占了半條街道,但並不如我想象中那樣華麗,卻是在一股莊嚴中透出威嚴,啞然無聲的氣氛,禁衛森嚴的守護,無不顯示出它的地位。

曹操此時正在和眾謀士圍著一張掛在墻上的大行政圖說著事情。剛剛毛玠提出現在北方天氣轉冷,軍隊過冬的物資準備還不夠,又要儲備明年可能發生戰事時的糧草。此時,手下來報:夏侯將軍帶著徐庶已經進城,馬上到達相府。曹操大喜,趕快領眾人迎了出來。

我心中渴望已久的人物就在我眼前。我強忍著激動,慢慢打量這個千古褒貶不一的人物。此時的曹操五十多歲,方臉,眼小而精神。臉上下額處幾屢胡須,收拾的順順貼貼。身材不是十分高大,卻也異常精神。身穿便袍,頭上發笄攢做一團,鬆散地橫插一隻碧玉簪,果然如同史料記載的生活節儉,不好華服。雖然滿臉的笑容,卻自然地透出一股威嚴;那雙精光四射的雙眼,卻怎麼也藏不住銳利的霸氣。的確是一個英雄氣派。

當曹操看見我的那一刻,他的眼中爆起一團精光,好年輕喲(裝的真不像)。快步迎上前來,大笑道:“操望先生前來如舊旱之盼甘雨,今日一見,大慰平生。”怎麼看,都是那種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夠奸猾的,騙了人,還一幅得意洋洋的樣子。

“那裏,庶不敢當。”你想的是徐庶,可不是我趙子玉,再說,你這種下盼望法,沒有幾個人當的起。

“元直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請進府一敘。”“曹公實在客氣,先請了。”

“我與元直同行可否?”“謝曹公抬愛!曹公請了。”

進入府中,分賓客坐下,我可很難得正襟而坐,裝四哥真別扭,很難受的。曹操說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劉備乎?”

我一笑曰:“某幼逃難,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與玄德交厚,今見程先生手書,得知母親在此,幸蒙慈念,庶安敢不至?”還好,記得書上的原話。

哎,曹操真是老臉皮,聽了這般如此夾槍帶棒的話,老臉紅都不紅:“事出倉促,還望元直公原諒爾。”“庶不敢。兩國交兵,各使奇謀,然也。”

曹操還在想,下麵怎麼說?我已經按耐不住了,麵前這麼多人,我急切想認識他們呀!環顧一下四周:“曹公,今日堂上各位都是何許人乎?”我來的目的便是見識一下你手下的名人。

“啊,操忘也,當為君引見。”曹操心想,這人倒也有趣。

“不敢有勞主公,某乃荀攸。”在我下手的文士首先發話。

“哦,原來是公達先生,久聞大名。”徐庶的老鄉喲,不過,看樣子就知道他根本不認識徐庶。這個人很厲害的,是曹操的心腹之一,受寵應該不亞於三哥郭嘉。

“元直先生,某乃滿寵。”對麵一人也發話了,原來是滿寵,文武雙全之人,手狠心辣,把汝南治理的夠可以的。“原是伯寧先生,久仰久仰。”

“在下乃賈翊,見過元直先生。”喲,這個半大老頭兒就是有毒士之稱的賈翊?看不出來呀,如果走在大街上,怎麼看也是個普通人,誰也不會想到這麼個人一句話毀了長安,一條計差點要了曹操的命,又用幾句話說服了張繡,真是人不可貌相。我要緊拱手:“原來是文和先生,元直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