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善於動腦筋(4)(1 / 3)

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急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磨煉”

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

如何擁有100萬

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一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

——馬克思

一位年輕人在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向校長提出了改進大學教育製度弊端的若幹建議。他的意見沒被校長接受。於是他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自己當校長來消除這些弊端。

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上哪兒去找這麼多錢呢?等畢業後去掙,那太遙遠了。於是,他每天都在寢室內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萬美元。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夢想天上掉錢來,但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打電話到報社說,他準備明天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叫《如果我有100萬美元》。第二天的演講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在台上全心全意、發自內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最後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說:“小夥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投資100萬,就照你說的辦。”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而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付諸行動尤為重要。如果說敢想就成功了一半,那麼另一半就是去做。立刻行動,現在就去行動,大量的行動,持續不斷的行動,這樣你才會成功。

機會對任何人都是均等的,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上帝賜予的,更不是隨手可得的,而是明智之人自己製造的。製造機會聽起來別扭,甚至不可理解,但製造就是主體的主動,自己為自己創造機會,這正是幸運人生的絕妙之舉,所謂抓住機會還不是自己抓住嗎?還不是自己抓住了創造機會的條件嗎?《舊約》上說:“看風的人不能下種,看雲的人將不能收獲。”中國的許多事情都讓旁觀者弄得壞壞的,忌妒,議論,起哄,就是不去動手做,讓許多機會擦肩而過。其實不期而遇的機會還是有期的,這期便從有心人的製造而來,機會時常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的說法正與此相契合。做機會的製造者,機會永遠屬於自己。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正確把握機會、果斷行動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監督孩子嚴格執行計劃

當天的任務必須當天完成,不能拖拖遝遝。

2.敢於對孩子說“不”

對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家長應斷然拒絕,打消孩子偷懶的念頭,使其振作起來,立即去做。

鼓勵孩子做事情精益求精

你要想體麵地結束某一件事,就得讓它的結局比開端更完美。

——塞繆爾·約翰遜

父母要教育孩子無論對於學習還是愛好,都要講究一個“精”字。事實證明,對自己要求嚴的孩子,做事就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反之,凡事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就容易出現差錯。

當看到一幅參加影展的藝術佳作時,你可曾想到是誰發明了彩色照相機,又是誰製造出人類第一張彩色照片呢?請記住李普曼這個名字吧。但是,誰又能想到李普曼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來源於童年時父母對他的“嚴格管教”呢?

李普曼出生於盧森堡。他的父母都是法國人,在當時貴族家庭裏做教師。他的父母有文學、曆史、藝術、音樂等方麵的知識,同時還懂得上層社會的禮儀。生長在這樣一個家庭裏的李普曼,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這對李普曼智力的開發和意誌品質的形成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李普曼的父母為了使年幼的李普曼不沾染上上流社會奢侈生活的惡習,為了使童年的李普曼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也效仿孟母擇地而居。由於李普曼的父母是盧森堡皇宮的家庭教師,所以,年幼的李普曼便生活在貴族宮廷中。他常同那些出身高貴的孩子們一起玩耍。三歲時,小李普曼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興趣。他經常好奇地看著那些高雅迷人的小姐們在客廳裏跳舞調情,看著紳士們豪飲高談,看著仆人們替牌桌上披金戴銀的貴婦人點煙、送茶……父母看見小李普曼整天呆看著這些無所事事、整天花天酒地的達官貴人和紈絝子弟,對李普曼的前途深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