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論學習(1 / 1)

讀書獲得快樂愉悅之情,也可增長見識。它所獲得的享受,主要是表現在獨處和索居時;所養成的斯文,主要是表現在談吐上;所發展的才幹,主要表現在辦事的決斷和處理上。因為,經驗豐富的人固然能做事,也許還能洞察細枝末節,但在總體上的統領和運籌帷幄上的才幹,則惟有出自於那些博學的人士。

花太多的時間去讀書會令人懶惰,用讀書來裝飾門麵是自欺欺人,完全按照書本上的規則來做就是書呆子。

讀書學習使天賦完善,但學識本身又要靠實踐去充實;因為就像自然植物需要修剪一樣,人的天賦也是需要經過讀書學習來發展的。而且,學習也要靠經驗劃定一範圍,否則就會無邊際而流於空洞。

狡詐者鄙視學問,愚笨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讀書本身是學不到應用之道的,相反,應用之道是在書本之外和書本之上的一種智慧,是靠體驗而獲得的。

讀書既不能吹毛求疵,也不能輕信,更不能為了獵取談話資料而斷章取義,而應為了省察和思想。有些書應選讀,有些書應粗讀,少量的書應細讀和精讀。也即是說,有些書隻要閱讀其中一部分就行;有些書可以通讀,但不必過於用心;少量書則應全讀,且認真細致地讀。有些書也可請人代讀,再由人做出摘要來讀即可,但此讀法隻限用於次要的和二流的書籍;否則,讀摘要的書就和喝蒸餾的水一樣索然無味。

讀書使人充實,辯論使人敏思,寫作使人嚴謹。因此,不常動筆的人,非得記憶力過人不可;不常與人交談的人,非得有急中生智的能力不可;不常讀書的人,就得小聰明絕頂,不懂時還能裝懂。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學習數學使人精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讀書陶冶個性。”

不僅如此,心智上的任何障礙,無不可以通過方法得當的讀書學習來消除的;這就像身體上的各種疾病都有相應的運動來調理似的。保齡球對膀胱和腎髒有益;射箭對胸腔和肺部有益;散步對腸胃有益;騎馬對大腦有益等等。因此,七神渙散的人應研究一下數學,因為在數學的演算和求證之中,稍有走神的話,就得從頭再做一遍。不善分辨異同的人應研究一下經院哲學家的著作,因為這一學派的學者是連頭發都拆開來分析的人。不善於由表及裏、也不善於觸類旁通的人,應研究一下律師們的案例。這就是說,心智上的毛病都是有其對症的特效療方的。

賞析

讀書,做學問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沒有毅力,沒有恒心就永遠也學不到真的知識,隻有花氣力,下苦功才能有所進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說:學問的大小在於自身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知識者猶廣儲藥物也,知所用為貴,學問就是要像儲藥一樣,越多越好,到時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