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命運的糾結點
一
因為心中早已經沒有了怨恨和掛牽,我便開始在全國各地旅行,收集素材,偶爾也給一些行人,富豪,政客等等人士花一些畫像,來維持我的溫飽。當然,無論收入多少我還是能夠養活自己的,更何況不僅雨晨給了我一筆錢,翔媽也留給我不少財產,這讓我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到創作之中。
隻是我一次次行走在命運的邊線上的時候,我的心也在不斷的變化著。這種變化的感覺很奇妙,甚至有的時候我都會覺得,那是命運對我的恩賜。隻有所有的思緒停留在雨晨的記憶裏的時候,我才會感受到一絲絲的遺憾。不過我又能怎樣呢!
漸漸的我的旅行地點從大山,到大河,再到原始深林在,再到一些著名的風景旅遊景區,再到古代文化遺址,最後竟然在鬧市裏停了下來。
當我經曆過一段時間內心沉澱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畫一隻缺少一個主題。所以我就再不停的尋找。可是找來找去,我還是發現都市的題材比較適合我。因為,我更喜歡融入到每一座城市裏,感受社會的種種情節。
盡管現在的社會比較現實,比較物質化,但是人們對幸福的向往卻沒有改變,相反,還因為他們對幸福的向往,而更加的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所以,我就以幸福為主題,用我的畫筆表現出成立每一個溫馨故事的始末。
如果有人能夠因此而得到些什麼自然是我的幸事。我對自己並沒有太高的要求,我隻希望能夠將我希望表達的意思,更通俗易懂的表達給每一個欣賞我作品觀賞者,這幾已經足夠了。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也開始尋找我的第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小縣城。這個小縣城很小,幾乎連我產生的縣城一半的大小都不如,但是人口卻很多,而且還是一個貧困縣。我為了尋找幸福首先就來了這個地方。我希望能夠從一個個樸實善良的農民深山找到讓我感動的事情。
不過事情卻恰好與我想的相反。我剛到縣城的時候,我的悠閑和當地人的忙碌明顯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對比。這讓他們對我都很排斥,結果我也沒有得到什麼好的素材。結果吃了幾次閉門羹之後,我就變得聰明起來。我再也不穿與整個縣城格格不入的華麗服裝,而是穿著很大眾化的衣服,和那些婦女男人一樣入鄉隨俗。這樣他們會覺得我很容易接近。為我的繪畫帶來了一些轉機。
正是因為如此,我和他們的話題才滿滿得變多起來。第一個故事也是一個讓我心痛的故事。
在城市裏,有很多失學的孩子。有些孩子是因為家裏的條件不允許,有些則是因為他本身就不喜歡上學了,而是我接觸的這家,卻是幾種都有。
男孩的的父親是一個殘疾,母親是一個下崗工人。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多數依靠的是低保,基本上生活在城市生活的最底層。每天男孩都會去大街上撿垃圾來幫助家庭減輕生活的重擔。
在接觸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像他們這樣條件的人在整個縣城中很多,但情況都並不是一樣的,總之情況是多種多樣。唯一相同的是每一戶家庭的條件都很差,孩子上不起學。這些孩子要麼在家裏待著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麼就早早做了童工。雖然現在國家明令禁止童工,但是如果他們不工作,家裏的條件會更差的。
為了能夠體現社會這群體的生活狀態,我便開始了對他們生活的了解每天早上,孩子和父親就會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扔掉的剩菜回家做飯。雖然這些菜大多數都不是很好,但是卻能夠食用。如果挑的仔細一點這些菜裏還是有一些好的菜葉的。
母親是家裏唯一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所以每天的工作也是最累的。她除了要給家庭洗衣做飯之外,還有擔當起家庭收入主要來源的工作。那就是每天去到固定的地方去等那些需要用鍾點工的家庭,給人家打掃衛生。
隻是這種打掃衛生,經常是有的時候有得賺。如果這幾天沒有人來找人,那麼他們一家就沒有了收入來源。除了依靠一點點的社會低保之後,就沒有任何收入的來源。
第一幅畫,我畫的是少年在清晨的時候和父親一起在菜市場撿拾剩菜。少年的臉上依舊是一副無憂無慮的表情,而父親則是對未來充滿了憂慮。一父一子之間的表情正好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而我正好需要的是中效果。隻有對比明顯,才能夠讓這幅畫更具有感染力。
第二幅畫則是母親在人力市場上等待工作的一幅畫。在那幅畫中,母親的表情是焦急的。因為她已經快一個禮拜沒有接到任何工作了。他們家也幾乎一個禮拜沒有遲到過一點油水。母親正充滿期待的眼神看著天空,好像是期待今天一天好運的降臨。
第三幅畫則是老母親,奶奶的畫像。畫中奶奶焦急的躺在床上,她幹巴巴惡嘴始終半張著,好像是再焦急的期盼些什麼,但實際上她是希望在晚飯的時候能夠看到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吃一頓團圓飯。她的生命時日已經不長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離開人世,所以每一次和家人共享晚餐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