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從電影《老男孩》的紅火說起(2 / 2)

曾記否,幾歲的時候老師問我們夢想是什麼,有人說科學家,有人說老師,有人說演員,有人說歌手,總之什麼都有;十幾歲的時候我們的夢想變成上重點高中,考重點大學,或者有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夢想成了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賺取生活費,愛一個適合自己且不麻煩的戀人;三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夢想房價不要太漲,工資能夠大漲,妻子愛好裸婚;四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夢想家庭和睦,事業穩定,親人朋友都平平安安……

人生的夢想就是這樣,在我們一步一步地從現實中退卻之後,成了一座很高的山峰,偶爾抬頭看的時候,我們總會因為它的山巔太高而選擇繼續低頭。夢想於我們而言,就像不會發芽的種子,人們拿著它上路,一路走一路埋,最後站在現實裏,兩手空空。可是,夢想真的隻是夢想,僅僅用來埋葬的嗎?

其實不然,多少成功人士的今天就是他們夢想的昨天。他們實現了夢想,為什麼你不可以呢?也許你要說,我去實現夢想的時候遇到的阻礙太多了,我沒有深厚的知識,我沒有資深的經驗,我沒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我沒有豐足的金錢,我沒有充沛的時間……

是麼?真的是這樣嗎?

人們總是喜歡這樣為實現夢想找很多借口,所以,最後把它弄丟了。可你是否知道,夢想於人多麼重要?

有一個調查小組曾經對美國哈佛大學的一群智力、學曆、環境條件相差無幾的畢業生做過調查,在他們走向社會之前,對他們做了一次關於夢想的調查。結果是這樣:27%的人,沒有夢想;60%的人,夢想模糊;10%的人,有著明確的夢想;3%的人,有著長遠而明確的夢想。

這個調查小組對這群學生進行了長期的跟蹤調查,25年後的結果是這樣的:3%的人幾乎成為了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社會精英和行業領袖。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了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而那60%的人則安穩的工作與生活,衣食無憂;而剩下的27%的人則整日為生計奔波著,抱怨社會、抱怨他人。

這群哈佛的畢業生除了夢想各方麵都相差無幾,可是最後的結局卻有很大的差別,就是因為他們其中有人有夢想,並且去堅持,所以成功了,而那些沒有夢想,或者在夢想路上選擇放棄的人,便遠離了成功的道路。

那麼,你還在等待什麼,如果你有夢想,就像《老男孩》中的王小帥和肖大寶一樣勇敢地站上屬於你的舞台;如果你的夢想丟了,那就趕快去找回來。有人說,“假如一個人的夢想無法實現,那麼僅有一個姿態也好。”是的,我們不在乎夢想最後到底會不會實現,我們在乎的是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得到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