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你識字嗎(1 / 2)

秀才自古就有“手無縛雞之力”的美譽,現在,唐秀才要出場了。

這不是揮毫潑墨,也不是走筆龍蛇的作一份文采斐然的八股,這是武舉考試。

明代的武舉考試創製很早,但製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直到成化十四年,才根據太監王直的建議,以文科為例,設武科鄉、會試。弘治六年,定武科六年一試,先策略,後弓馬,策不中者不準試弓馬。後又改為三年一試。考試內容主要是馬步弓箭和策試。明代武職多半由世蔭承襲,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武舉隻是個補充形式,所以,明代武舉出人才並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萬曆末年曾有過一次實行改革的議論,有朝臣主張設“將材武科”,初場試武藝,內容包括馬步箭及槍、刀、劍、戟、拳搏、擊刺等法;二場試營陣、地雷、火藥、戰車等項;三場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顯然易見,這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提議,可惜並沒有引起重視,隻是說說罷了。明代武舉在前期一直沒有殿試,也沒有設立一、二、三甲的區分和鼎甲名號。正式有武狀元之設,還是在崇禎四年,首位獲得此殊榮的是京師本地人王來聘。而這個王來聘雖然很是勇猛,但他同時也很不幸,在去年,也就是崇禎六年春,在平登州孔有德與耿仲明等人的叛亂中,這個王來聘因身先士卒的亡命攻城而受傷,因傷勢過重,這個大明第一個武狀元因此悲壯的隕落了。

來參加武舉考試的人其實根本就沒幾個,負責考核的一名小吏很快點到了唐琪的名字。

這種武舉考試好像還有一個形式,而這個形式很讓人搞笑。唐琪還要去走走形式,而這個形式對於唐琪來說,更加搞笑。

“這位壯士,你識字嗎?若識字就寫上幾個讓我...哦...不用了!你...去進行下一考核吧!”

負責第一個項目的小吏不停的揉著自己的眼睛,他自己都在問自己,你隨便去找人問問,一個年輕的秀才識字否?被問的人肯定會認為你;腦袋是不是出了毛病,是不是進水?

而這名秀才如果脾氣不太好的話,他也許恨不得讓你滿麵桃花。

這太狗血了!

而這個秀才的行為更加狗血,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好好地不去考進士(當然是文進士),竟來參加什麼武舉,這簡直是太逆天了。

不過...好像這名年輕的秀才,他真的很強壯,而且出奇的高大。

第一關算是過了,後麵的考核項目是弓箭,負責這個科目的小吏其實隻要確認你是否真的會射箭就可以了。

但唐大秀才可不這麼想,他恭恭敬敬、規規矩矩的上前詢問:“請問這位大人?這馬是用自己的,還是...弓箭是使用這裏的弓箭,還是用自己帶來的弓箭?”

“都可以,都可以!你隻要能射中箭靶就行了!不懂是嗎?我來給你講講規矩。”

按照朝廷定的的規定,武舉考試初規則是場試馬箭,靶置應試者側麵三十五步外,馳馬開弓,共放箭九支,其中有四箭中靶即為合格;二場試步下箭,應試者距靶箭八十步,開弓放箭九支,其中有箭中靶即為合格,三場則是考試策論。

明白了考核的程序,唐琪唐大秀才施施然開始準備了,當唐琪的馬被唐大有牽了上來,立刻引起了看熱鬧之人一片喝彩之聲。

這匹馬太雄峻了,唐琪的身材絕對夠高大,但這匹馬竟然與他如此般配,馬頭竟然與他一樣高。

在江南之地,這馬絕對屬於普通人極少能夠見到的寶馬良駒。唐琪的個子太高了,好像也隻有這樣的健馬才能與他匹配。

在圍觀人群的一片呼喊叫好聲中,唐琪在這匹高大神駿的馬前開始做最後的準備。

依次帶上唐大有呈上的臂護、指套。當唐大有遞上弓箭,再次引起一片叫好聲,這是一張外觀極盡精美的小梢弓,但它的巨大外觀顯然更加引人眼球,那粗大的弓弦預示著它的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