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醒來,都給自己一個堅定的信念,因為隻有理智的信念能支撐我們站起來去扼住命運的喉嚨,能激勵我們用心底的太陽照亮前言的道路。每天給自己一個信念,並且不打任何折扣地去執行,每天我們就會有一個可喜的改變,這樣我們人生的頹勢會一點點扭轉過來,明天才會比今天美好。
★信念是產生能量的源泉
人類是自己思想的產物,所以我們應當有高標準,提高自信心,並且執著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標準會使我們朝高處走。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是三群學生與三群老鼠。
他對第一群學生說:“你們很幸運,你們將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這些小白鼠相當聰明,它們會到達迷宮的終點,不過它們要吃許多幹酪,所以要多買一些喂它們。”
他告訴第二群學生說:“你們的小白鼠隻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聰明。它們最後還是會到達迷宮的終點的,它們會吃一些幹酪,但是不要對它們期望太大,它們的能力與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訴第三群學生說:“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們能找到迷宮的終點,那真是意外。它們的表現或許很差,我想你們甚至不必買幹酪,隻要在迷宮終點畫上幹酪就行了。”
以後六個星期,學生們都在精心地做著這個實驗。
實驗的結果是,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樣地行事,它們在短時間內很快就到達了迷宮的終點。那群普通小白鼠最後也到達了終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寫下任何速度記錄。至於那些愚蠢的小白鼠,那就不用說了,它們都遇到了真正的困難,隻有一隻最後找到迷宮的終點,那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沒有所謂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們都是同一窩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這些小白鼠的成績之所以不同,是參加的學生態度不同而產生的直接結果。簡而言之,學生們因為聽說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態度,而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
學生們並不懂得小白鼠的語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態度,因而態度就是語言。
人生的法則就是信念的法則。相信運氣可支配個人命運的人,總是在等待著什麼奇跡的出現。而那些相信自己的人,就會依據個人心態的的趨向為自己的未來不斷努力。
依賴運氣的人們常常滿腹牢騷,隻是一味地期待著機遇的到來。至於獲得成功的人,他覺得唯有信念方能左右命運,因此他隻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在意識去認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信念的強度如何,而從潛在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麵看來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了。
朋友們知道蜘蛛是怎樣結網的嗎?它們是不是會飛?要不,從這個簷頭到那個簷頭,中間有一丈餘寬,第一根線是怎麼拉過去的?原來蜘蛛是走了許多彎路的——從一個簷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翹起尾部,不讓絲沾到地麵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麵的簷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結在半空中。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韌的昆蟲,它的網製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其實,這是信念的力量。信念是一種無堅不催的力量,當我們堅信自己能成功時,我們必能成功。
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裏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麵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了。這時,探險隊隊長拿出一隻水壺,說:“這裏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標。水壺在隊員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堅定的神色。終於,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