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子的欽佩。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樣好喝。”“哦,鵝毛多漂亮!”“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果,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不要為失去的一匹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爛蘋果,就做一些蘋果餡餅好了,這樣生活才能妙趣橫生,和美幸福,這樣,我們才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我們的心靈有著太多的負重,事實上,生命有得到,就會有失去,這是再正常不過事情了。然而,倘若我們緊緊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遠也不會到來。放下失敗,抓住成功,就可以讓生命重放光彩。而這一切,需要我們有一顆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輸贏成敗之心。個性樂觀的人對得失看得很淡,他們認為“得”是勞作的結果,無論勞心勞力,“得”都是心願的實施,了得了心願,卻難免會失去追求。得到功名利祿的時候,滿心喜悅,但同時也失落了沉思與警醒;得到婚姻的時候,愛情的光芒免不了黯淡;得到虛榮的時候,靈魂卻在貶值;失去最愛的時候,便是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賴的時候,便得到人生必備的磨礪;失去憧憬的時候,便得到現實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有時我們會贏,有時則會輸。我們應該訓練自己掌握遊戲的規則,這樣就會盡可能多的在遊戲中獲勝。
兩個工程師合作承擔了一個研究項目,在項目即將完成時,作了一次試驗,結果,出乎意外地失敗了,他們從中發現了一些以前未曾預見的問題。麵對困難與挫折,一位工程師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完成這項研究項目的能力,而另一位工程師卻為此感到欣慰:幸好現在及時發現了問題,這樣可以在這個項目投入實際運作時避免許多錯誤。
毫無疑問,隻有抱著積極的心態,才能使我們有勇氣迎戰突如其來的挫折,不被挫折所擊垮。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挫折中獲取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繼續走上成功的道路。
對得與失的認知,看似平淡,卻折射出一種對人生使命的思考,對物質和精神關係的透徹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與失互相交織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陽光心態:
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暫時放棄一些物質上的享受,去追求讓更多的人過上舒適幸福的生活,這種精神不僅讓人尊敬,而且那種目標達成後的精神愉悅,是一般人所體驗不到的,是超越物質的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和享受。
★在彷徨中修養心靈,收獲的更多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父親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父親就從兜裏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裏,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裏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裏,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我們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是父母的給予和上蒼的恩賜,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在曆史的長河中,人的生命是短暫的,總有一天會走到終點,千金散盡,一切都如過眼雲煙,隻有精神長存世間。
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首腦人物李·艾柯卡,當初在福特汽車公司時,曾因工作不被信任而遭辭退。但他沒有氣餒,終於事業有成。
我國著名曆史學家蔡尚思在年輕的時候也曾多次失業,一次被解聘後,他無事可幹,便一頭鑽進了南京圖書館,利用一年多時間翻閱完數萬卷的曆代文集,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為他日後的研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因此,他的朋友稱他“這段生活與其說是失業,還不如說是得業”。
又如青年學生高考失利後,不少人心灰意懶,消極抑鬱,甚至積鬱成疾,精神異常;但也有不少人榜上無名,腳下有路,自學成才。
安徽省渦陽縣的劉玉霞,1983年高考落榜後,回到家鄉務農。她發現這裏的農民仍沿襲傳統的耕種模式,走著低效農業的老路。她決心要改變這種現狀。一年後,憑著她的文化知識和鑽研精神,她被鎮裏招聘為科技主任。一年又一年,她堅持不懈地向農民傳播科學思想,推廣新知識新技術。辛勤的勞動終於結下了豐碩的成果,她培養和扶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示範戶,科學思想和技術終於在家鄉古老的土地上紮下了根。1995年9月4日,在北京懷柔舉辦的95’非政府組織婦女論壇上,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姐妹們介紹了今日中國農家女的成長、困惑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