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半躺在榻上休息,諸葛亮踉踉蹌蹌走到張雨身邊坐下。
看見張雨麵無血色,諸葛亮心痛的拉起張雨的手。
張雨睜開眼睛,看見是諸葛亮坐在塌邊,強作微笑“丞相你怎麼回來了,大營之事如此忙。”
諸葛亮看著張雨不禁淚水潸然“夫人當初為何不聽醫官之言?為何又不告訴亮要獨自承受?”
張雨吃力地伸手拭去諸葛亮眼角的淚水,然後微笑地看著已潸然淚下的諸葛亮“丞相日理萬機,妾身怎麼可以再給丞相添憂。妾身蒙丞相錯愛,已是上天對臣妾的眷顧。瞻兒和懷兒是上天給丞相之禮,也是上天給予妾身無比的恩賜,妾身怎麼舍得拋棄呢?隻是丞相與妾身相約歸耕隴畝之事,妾身已不可能再辦到了。妾身常說要服侍丞相一生,如今妾身中途撒手而去,是妾身福薄。”
諸葛亮聽到張雨的話,已是泣不成聲了隻有緊緊拉住張雨的手,仿佛這樣就可以拉住眼前的人不會從自己身邊失去。
張雨看到諸葛亮的樣子心中更是難過“丞相切莫如此,不要因妾身的離去而過度悲傷。保重自身,為了大漢的北伐大業亦為了瞻兒和懷兒。”張雨從枕邊拿出一個香囊,遞給諸葛亮。“這個香囊是妾身親手做的,裏麵有妾身的一縷青絲。願丞相攜帶在身邊,就當妾身陪伴在丞相身邊。”
諸葛亮顫抖地用手接過那個香囊,緊緊抓在手中,似乎要把它融入自己的身體內。
張雨緩了口氣聲若遊絲“雨此生蒙丞相厚愛,又有瞻兒和懷兒此生足矣。妾身曾跟丞相提起妾身的家鄉在很遠的地方,如今丞相就當妾身回鄉了。妾身走後,希望丞相把妾身葬在定軍山上。妾身希望死後亦可以看到丞相北伐的身影,看到大軍北定中原之日,希望丞相成全。”
諸葛亮聽了張雨的話,傷心地點了點頭。“妾身還想在臨走前看看瞻兒和懷兒。”張雨想到了兩個尚且年幼的孩子。
諸葛亮聽到後連忙示意身邊的侍婢去抱瞻兒和懷兒過來。
不一會,一個女婢抱來了瞻兒,張雨看了看隻有四歲的瞻兒“瞻兒如今才四歲,但是聰慧可愛,希望丞相多加教導。隻是、隻是可憐瞻兒和懷兒這麼小就沒有母親。”說完,張雨的眼淚也止不住地流下。
諸葛瞻掙脫女婢跑到張雨的身邊,哭著叫道“母親,你怎麼了?”張雨摸了摸瞻兒的頭,笑了笑“瞻兒一定要乖,要聽從父親的話。母親隻是離開去很遠的地方。瞻兒還需照看弟弟,不可任性。”諸葛瞻依在諸葛亮身邊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另一個女婢把諸葛懷抱到張雨麵前,張雨看見懷兒小小的眼睛正在四周探尋著什麼,因為年幼所以全然不知世事,望著這個才不到一歲的懷兒,張雨的心是那麼痛。
自己多想再抱抱身邊的孩子,多想再用自己的手摸摸懷兒小小的臉龐。張雨使勁地伸出手,但是眼前的人都好像遙不可及,自己伸了那麼久卻觸碰不到。
突然張雨的手從半空中滑落,諸葛亮一驚,看了看躺著的張雨,張雨已經閉上眼睛。
諸葛亮緊緊抱著身邊的瞻兒,淚如雨下。
夫人啊,你曾說自己來自很遠的地方,說自己配不上亮。但是你不知無論你來之哪裏,亮隻希望是夫人你能陪伴在亮身邊。亮此生為恢複大漢皇室鞠躬盡瘁,對於先帝和皇上亮都無愧於心,但是卻虧欠了夫人太多。如有下輩子,希望我們能再次相遇,亮希望能與夫人相伴終老。
諸葛亮望著已閉上眼睛的張雨,他多麼想喚醒身前的張雨,多麼想與張雨在功成後躬耕隴畝撫琴作樂,可惜這一切都已是泡影。諸葛亮手中還拽著張雨給自己的香囊,拽的那麼緊,但是物是人非了。
諸葛亮泣下如雨,五內俱崩坐在張雨的身邊。斯人已逝,隻留下片片記憶。人生最悲痛的莫過於就是生離死別,世事茫茫,陰陽相隔。
張雨死後,諸葛亮按張雨的遺願,把她安葬在定軍山上,把自己相伴已久的古琴亦葬在裏麵,為的是對張雨的一片情。
回到相府,諸葛亮麵對再沒有張雨的府上潸然淚下,自己再也不會撫琴了,知音已不在。如有來世,願夫人和亮都是一介平民,躬耕隴畝與青山流水相伴終老,不再會是這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