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重視內在的修養(1 / 2)

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途。

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非常寬廣,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覺心胸坦蕩開明;追求個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狹窄,剛一躋身於此,就發現眼前布滿了荊棘泥濘,寸步難行。

老子的師傅太上說:“災禍和福

祥沒有門戶可供主觀選擇”。進禍門還是進福門是由人善惡行為決定的。善惡報應,和人的影子一樣跟著人的形體移動。

生命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怎麼樣的呢?隻是一個重複單調的生活吧!有25年,他們工作為求生計;另外25年,掙紮於無盡的渴望中,以求累積更多的財富;而再另外的25年,慢慢步向死亡甚至完全不知自己的生命因何而活。

很多人為了謀生,無暇享受生命,想保持自己光鮮的外表,卻忽略了內在的修養。遭感官所蒙騙,以假為真。每天辛勤工作,為求財富、權勢及地位,以為假如抓緊這些生命中的報酬,便可以“成功”了。在此,有位作家想告訴我們人該如何過一生:

我們活著、工作、夢想,

每個人皆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時歡笑,

有時悲傷,

日子因此消逝。

人似乎陷入各式各樣的想法、觀點及意識的困境中,這個現象發人深思,大眾傳播,如電視、電影、報章雜誌等改變人的思考方法、欲望和生活形態;人類的性欲遭媒體徹底的利用,遊說人們買些不需要的東西。音樂、舞蹈及其他形式的娛樂提供現代人休閑活動,但現在已經被如吸毒般的感官刺激所取代,因而導致心靈浮躁不安,甚至引發人們原始的獸性,最後,人們變得困惑,舍正道而不為,而走上放縱、荒淫之途。

世界本身宛如一個大戰場。每個地方都有打鬥、暴動及血腥事件。生存充滿著不斷的掙紮:無論是分子之間、原子之間、電子之間,以至男人之間、女人之間、人與動物、精神自然之間衝突頻頻,乃至於人的有軀之體都充滿變遷與掙紮。

猶如世界般,心靈本身也是烽火連天的,每一個小小的事件都影響到心靈的平衡。當小孩出生時,父母的心靈極度歡喜,而小孩生病或出了意外、得了不治之症時,又變得難過著急、鬱鬱寡歡。心在極喜、極悲中遊走,因為一顆沒有修行的心看不見生命的真正本質。因此,世人常會感受痛苦、恐懼與不安定感,在不斷的變遷中,情緒很少得到滿足。然而,在另一方麵,一個用冥想修養內心以及可以看清事物本質的人,他的心靈不會附屬於這世俗世界,也不受其束縛。因此,他便可以從痛苦及世界的不完美中掙脫開來。

生命像一個永恒的戰場,分別有兩條防線防禦我們:一個是外在的;一個是內在的,而所謂外在的防線是知性及理性。假如第一條防線彈盡糧絕,人會退到第二條防線:內心感情與思考,並重新奮戰。當第二防線也失去了,他會先退出療傷一陣子,為的隻是哪一天能再出軍作戰。然而,如果人完全的退縮,躲在自己的殼內,生活在氣憤、挫折、欲望和幻想中,經過長時間的輕消慢蝕,那健全的心智一定深受影響。

一個無法駕馭的心靈會被下述不健全的思想所左右:如私心、貪婪、世俗的名望、所得及財富,假如沒有時時檢視這些貪心、私欲,心靈會導向罪惡的淵藪,把人轉變成邪魔妖鬼,摧毀阻礙他們的人。

由於高度的物質享受和生活舒適,現代人早已忘了自然之音,隻想從生命中攫取更多的東西,但因此精神及體力均告崩潰,而雙雙瓦解。人被迫相信“成功”意味有能力做任何事,而且要做最好的。當然,這在體力上是不可能的,此外,他全神專注在未來的快樂上,以至忽略傾聽生理的需求及珍惜眼前重要的東西。所以,無法分辨孰輕孰重,也是我們挫折、憂慮、恐懼及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