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培養清晰敏捷的頭腦(1 / 2)

忙處不亂性,須閑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想在事務繁忙時也能保持冷靜態度而不至心慌意亂,必須在平時培養清晰敏捷的頭腦;麵對死亡也毫不畏懼。必須在平日對人生有所徹悟。

現代社會瞬息萬變、險象環生,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戰場上能否沉著冷靜,不亂方寸,是他能否取得成功和勝利的保證。因此,人們必須有效控製自我情緒,理性思考問題,從容克服困難,做情緒的主人。

漢宣帝時,西羌族與匈奴聯合,侵入漢地。公元前61年春,漢宣帝任命趙充國為將,率騎兵萬餘平羌。為了防止羌人阻擊大軍過河,趙充國命三名軍校乘夜先悄悄渡河,在對岸紮營,再指揮大軍依次渡河進駐。

正在這時,突然來了數百騎羌兵圍繞著漢大軍來回奔馳,口中還“嗷嗷”亂叫。諸將見羌兵少,紛紛請求出戰,要將這些羌兵攆跑,免得其擾亂漢軍渡河,但趙充國認為,漢軍長途跋涉,不可追逐此敵,消滅敵人應以全殲為上,不要貪小失大。同時,他認為這些羌兵騎術高超,如果追趕,必中其誘後之計。因此,趙充國對這些羌兵的挑逗引誘置之不理,仍然鎮定地指揮自己的部隊加緊渡河。事後探馬來報,離漢軍30裏有一座綿延起伏的山脈,那裏埋伏萬餘羌兵,原先來挑戰的少數羌兵正是想通過挑逗,誘使漢軍追擊入伏。結果,由於趙充國沉著機智,以靜待嘩,使敵人無功而返。

漢軍全部渡河之後,趙充國對羌作戰如終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法。首先派出間諜進行人範圍的深入偵察,洞悉敵情,然後行軍,防止遇伏。同時要求部隊保持高度警惕,行軍途中隨時隨地準備戰鬥。

所宿營壘,也要求必須十分堅固。漢軍穩步推進到金城後,羌兵再三挑戰,漢軍堅壁不出。為了摸清羌兵情況,減少作戰的損失,趙充國派遣了許多間諜深入羌人居住地區。

原來,羌分先零、罕、開三部分,前者與後二者有仇。趙充國運用策略,對他們進行了分化瓦解。他對罕、開兩部分進行政治安撫,集中兵力部署對先零進行軍事打擊。

先零見漢軍長期堅壁不出。就漸慚失去了警惕,6月初,趙充國率大軍突襲先零駐地。先零毫無戒備,一觸即潰,倉皇逃遁,淹死在湟水者數百,投降與被殺者千餘。

漢軍進抵罕、開,趙充國禁止燒殺。罕、開感恩,遂降漢軍。秋天,又有萬餘羌人在趙充國懷柔政策感召下降漢。趙充國又罷騎兵,興屯田,“益積蓄”、“省大費”,以待羌敝。第二年秋,若零等人刺殺先零羌首領楊玉,率四千多人降漢。趙充國平羌大獲全勝。

“以靜待嘩”是孫子提出的注重心理變化規律的作戰謀略。自古兵家都把鎮定持重、處變不驚視為將帥修養要則。隻有以自己的嚴整來對待敵人的混亂,以自己的鎮靜來對待敵人的惶恐,這才是掌握軍心的方法,因此,以沉著安靜的心態,安撫自己,乘機進攻浮躁不安的敵人,或者是以冷靜的態度控製動蕩不安的局麵,那麼勝利就有充分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