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一個人做人做事必須處處小心謹慎,就是細微的地方也不可粗心大意;即使是待在沒人聽見沒人看見的地方。也絕對不可以做見不得人的事;尤其當你處於窮困潦倒不得意的時候,仍舊不要忘掉奮發上進的雄心壯誌。這樣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有作為的英雄好漢。
所謂立身,包括樹立自己的名聲,明確自己的做人原則,建立自己有代表性的業績。這裏的環節很多,而且有許多潛在的危機,所以必須謹慎,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才有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禍害。下麵的兩個例子可以給我們這方麵的啟示。
呂僧珍字元瑜,是東平郡(治今山東濟寧市北)範縣人,家世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從南齊時起,呂僧珍便隨從蕭衍。蕭衍為豫州刺史,他任典箋。蕭衍任領軍,他補為主簿。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蕭衍率師援助義陽抗禦北魏,呂僧珍隨軍前往。蕭衍任雍州刺史,呂僧珍為蕭衍手下中兵參軍,被當作心腹主人。蕭衍起兵,呂僧珍被任為前鋒大將軍,大破蕭齊軍隊,為蕭衍立下大功。
呂僧珍有大功於蕭衍,被蕭衍恩遇重用,其所受優待,無人可以相比。但其從未居功自傲,恃寵縱情,而是更加小心謹慎。當值宮禁之中,盛夏也不敢解衣。每次陪伴蕭衍,總是屏氣低聲,不隨意吃桌上的瓜果。有一次,他喝醉了酒。拿了桌上一個柑橘,蕭衍笑著說:“卿真是大有進步了。”拿一個柑橘被認為是大有進步,可見呂僧珍謹慎到什麼程度。
呂僧珍因離鄉日久,上表請求蕭衍讓他回鄉祭掃先入之墓。蕭衍為使其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不但準其還鄉,還給其使持節、平北將軍、南兗州(治今江蘇揚州)刺史,即管理其家鄉所在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然而,呂僧珍到任後,平心待下,沒有絲毫張狂之舉。呂僧珍的從侄是個賣蔥的,他聽說自己的叔叔做了大官,便不再賣蔥了,跑到呂僧珍處要求謀個官作。呂僧珍對他說:“我深受國家重恩,還沒有做出什麼事情以為報效,怎敢以公濟私。你們都有自己的事幹,豈可妄求他職,快回蔥市幹你的本行吧!”
呂僧珍的舊宅在市北,前麵有督郵的官府擋著。鄉人都勸呂僧珍把督郵府遷走,把舊宅擴建。呂僧珍說:“督郵官府自我家蓋房以來一直在北地,怎能為擴建吾宅讓其搬家呢?”遂不許。呂僧珍有個姐姐,嫁給當地的一個姓於的人,家就在市西。她家的房子低矮臨街,左鄰右舍都是開買賣的店鋪貨攤,一看就是下等人住的地方。但呂僧珍常到姐姐家中做客,絲毫不覺以出入這種地方為恥。
君子立身處世,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這是封建社會中理想的做人準則。然而,這並非常人可以做到。更有甚者,貴而忘賤,得誌便猖狂,恣意妄為,最終身敗名裂。呂僧珍可謂深知立身之道的智者,他功高不自居,身貴不自傲,皇帝對他更加信任、放心。呂僧珍58歲時病死,梁武帝蕭衍下詔說:“大業初構,茂勳克舉,及居禁衛,朝夕盡誠。方參任台槐,式隆朝寄;奄致喪逝,傷慟於懷。宜加優典,以隆寵命,可贈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常侍、鼓吹、侯如故。”不但如此,呂僧珍還被加諡為忠敬侯。呂僧珍善有其終,當和他立身謹慎是分不開的。謹慎立身,是對立身的價值有了充分認識。有了功勞,不要經常說起;有了恩寵,注意不可張揚;有了權力,注意不要濫用;有了做高官的朋友,注意不要趨炎附勢;有過去的不得誌的朋友,要注意不嫌棄。誌當高遠,事當謹慎,這是曆史指示的做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