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做人要有定力(1 / 2)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是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西沉,可見日月晝夜都在旋轉。然而宇宙在不斷的運動乏中,日月的光明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一個聰明機智的君子,平日就應該效法大自然的變化,當閑暇時心中要有一番打算,以便應對意想不到的變化;當忙碌時也要能做到忙裏偷閑,享受一點生活中應享受的樂趣。

宇宙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相間,才能完成宇宙的永恒旋轉,這就是宇宙變幻無窮的根本法則。人生之道也是如此,一個聰明的君子,要在閑散無事之時存有應變之心,又要忙裏偷閑多爭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所謂閑時吃緊,就是一種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遠慮功夫。所謂忙裏偷閑,就是臨事不亂、心平氣和的修養功夫。總而言之,做人的基本原則必須要具備定力,有定力的人才能做到“吃緊時忙裏偷閑,悠閑時居安思危”的境界。

可以說,麵對現代生活最大的弊端就是有太多的行動。行動、再行動,直到進入墳墓、劃上句號為止,很少有人能夠花上五分鍾在靜謐中好好鬆弛一下自己。

今天,人能以兩倍音波的速度搭超音速飛機旅行。在陸地上,也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搭乘所謂的“子彈頭列車”旅行,或乘氣墊船呼嘯海麵。在這些人類活動中,目的在以更短的時間,從事更多的活動。來去匆匆,因為生活在現代社會中不得不——匆匆忙忙吃飯,解決一餐之後又加入每天的競爭中。跳上床,輾轉難眠到夜半,當正要入睡時,鬧鍾卻響了,又得起床開始另一天的生活。現代人已經把身心摧殘得體無完膚了。人的神經狀態是禁不起這種的生活步調、所以崩潰是遲早的事。大自然從來不趕場,我們應該也是一樣的。

現代人往往工作過於忙碌,以至在睡夢中也會說夢話或夢遊。現代人生活的步調宛如他們所製造出來的機器般,頻頻發出怒吼。緊張精力的消耗、精神泉源的浪費在侵蝕人的身心。

其實,人活世上,閑適與忙碌是其中的兩極。在這方麵,古人得益於閑適,從而在精神世界上有實在的領受——讀讀《老子》、《論語》、《莊子》和各種佛經……百十代過去了,我們還能領受著其中智慧清風的蔭涼。而洪應明時代的“今人”,與我們不少的現代人,境遇卻還是一樣的,忙忙碌碌地過了一生,總是耽空逐妄,既對種種時過境遷的現象看不破;也在終極精神的追求上留下了空白,多少也就虛度了一世。

所以,在人生閑與忙、靜與動、暗與明的兩極中,洪應明提出的理想態度是:在閑適中能不放縱,在忙碌中有受用;在寧靜中心不落空,在運動中有受用;在暗室中不欺隱自我,在明堂大眾中有受用。

麵對葉落草枯、花開花落……油然而生的是一種秋的思緒;人生的閑適、逍遙、豁達、超脫……則是一種秋的智慧。

當然,閑適不等於無所事事,一點都不緊張,適度緊張是必要的。要做的事非常多,這是顯而易見的,千萬不要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當我們行舟的時候遇到逆風,我們改變航向迂回前進就行了。可是,假如海麵上波濤翻滾,但我們又想停留在原地不動,那應該拋錨。小心啊,掌舵的人,別鬆了你的纜繩,別動搖你的船錨,不要在你還沒有明白以前,船就順水漂走了。

而無所事事並不是不讀書、寫小說,也不是整天隻顧畫畫,不管數理化;不是看課外書,也不是拉小提琴,甚至不是談戀愛;惟一有點與之相像的是,就是隻知道吹口哨的那種,不過也不完全。

無所事事,其實就是無聊。拿著遙控器使電視從這個台調到那個台,幾個小時沒找著能看的也不離開,或者看幾個小時的廣告;上網聊天和一個從來不認識的人聊幾個小時,聊完走人,要不然幹脆用兩個賬號自己和自己聊也成;和一群韓寒所說的“要好”的朋友一起站在學校走廊上搖來晃去幾個人互為笑柄;課堂上看著窗外什麼都不想,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鍾,這些,都叫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