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永遠欣喜樂觀(1 / 2)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急風暴雨會使飛鳥走獸都感到哀婉悲傷;風和日麗會使花草樹木都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從這些自然現象中都可以看到,人間不能夠一天沒有祥和安寧的氣氛;人的心中不能夠一天沒有欣喜樂觀的心情。

世間的萬事萬物常隨我們的心理狀況而轉移變化。當我們怒氣衝天時,看一切事物都覺得可恨可憎;當我們悲傷感歎時,看一切事物都覺得可悲可歎;當我們喜笑顏開時,看萬事萬物都覺得可喜可樂,所以杜甫《春望》詩中才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體驗。

一個終日愁眉苦臉,跟周圍環境中的人都怒目相向,這種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可言?而生活之中無至親好友相伴,必然會使自己的一生陷於孤獨之中。所以一個人要樂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要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才能度過快樂的人生。

總而言之悲觀足可使人喪失心誌,而暴戾更會招來意外之禍,隻有樂觀奮鬥的人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如果心胸坦蕩,做事必然光明磊落,如果樂觀開朗,做事必然條理分明,如果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義理,如果悲觀失意,做事必然橫逆曲折。可見世事的通與不通完全存乎一念之間,立身豈可不在養氣上多下功夫!

禪宗史上,有這樣一則公案:源律師問大珠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大珠禪師回答:“用功。”

源律師再問:“如何用功?”

大珠禪師以八字作答:“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源律師不解:“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大珠禪師曰:“不同。”

源律師還是不解:“何故不同?”

大珠禪師指出:“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

由此公案可知,人生難得平常心。是的,人的一生要經曆生、老、病、死,誰都了解,可是如果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不給你留一絲一毫思考的時間,你還會不會用一顆平常心坦然麵對?

或許我們這個世界真的已經太老了,太多的苦難,太多衝擊,讓人心如海岸的礁石,風化成冷漠。於是熱情消減;於是荒塚遍野,於是人類所有激情與創造逐漸荒涼。

是的,人生有太多的無奈,有太多的困惑。你的付出與你所期望的回報相差甚遠,你的心儀的人也不一定跟你牽手,家庭和婚姻也不是你當初想像的那麼完美,你所從事的工作也不是你的最愛……你將如何呢?那就讀一讀下麵這兩則事例吧:

有一個人想學醫,可是又猶豫不決,就去問他的一個朋友:“再過5年,我就45歲了,還行嗎?”朋友對他說,“怎麼不行呢?你不學醫,再過5年,你也是45歲啊。”朋友的話使他頓悟,他第二天就報了名。

有一位朋友,幾年前跟人合夥做生意,運貨船突然遇到風浪,他們所有的財產,包括夢想都沉入了無邊的海底。他經不起這個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天神思恍惚,如丟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