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她讚同的點頭,文瑜抓著她的手說“如今看來,我們姐妹幾個,還是你嫁得最好,大姐說是進了宮,在宮裏也不過是個美人而已,就算她如今懷了龍種,過得也不好,今年元宵我看見她了,她變了很多,眉目都是憂愁,想來在宮中過得不好。”
文瑜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她似乎很久沒和人推心置腹的說話了,把她知道,心裏憂愁的都說出來,陶若有時聽著,有時會寬慰幾句。
對於給王恒之娶繼室,她是讚同的,畢竟他身邊需要一個知冷知熱的人,那個趙氏明顯不是那樣的人。而他似乎也不甚歡喜。
送走文瑜,她想了很多,卻也什麼都沒想。
她承認,王家的姐妹幾個,確實是她過得好一些,丈夫疼愛,兒子乖巧,還掌管整個安國候府,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沒幾****去了一趟王家,王夫人確實身子不適,她陪著說了幾句話,安慰了幾句,文瑜便回來了,一起說著花兒,王夫人心情好了些,氣色也好了些。
六月中旬王恒之去了繼室,她準備了禮物和司馬玦一起上門道喜。和王恒之打照麵時,她笑著恭喜,他含笑著回禮。
司馬玦的官位越來越高,六月時他被翟升為三品大員,回來時笑嘻嘻的對她說中秋佳節便可以帶著她進宮參加宮宴了,讓她一睹繁華的宮宴。
她聽了很高興,心中盼望著八月十五的到來,對他更是體貼關懷,而他也是憐惜有加。
四小姐及笄之後不少人上門說媒,司馬夫人不在了,四小姐的親事姨娘可是做不了主的,陶若把上門說媒的人記了下來,傍晚司馬老爺回來時,她把挑選出來的人選給司馬老爺看,他斟酌了一番點中了陳家公子。
陶若心中有數,第二日讓人回話,沒多久陳家選了吉日上門提親,陶若出麵答應提親,而四小姐的親事也是她一手操辦的,不管是嫁妝還是其他的一些事情,都是她的吩咐。
對於四小姐的親事楊氏多次在陶若麵前嘀咕,生怕陶若虧待了她的女兒。
陶若雖然不喜,倒也沒公報私仇,該給的嫁妝也都給了,和三小姐的嫁妝是一樣的,任誰也指點不出什麼不是來。
八月十五的傍晚,陶若讓乳母好生照顧著三個孩子,她帶著鈴兒和司馬玦一同入宮,坐在馬車裏她有些緊張,司馬玦瞧著笑了一下“別擔心,皇宮又不是吃人的地方,不會吃了你的,再說了該知道的你已經知道了,隻要你如平常一般,也就無礙了。”
她點點頭,昨夜纏著他詢問了不少關於皇宮的事情,禮節的話注意一下就行了。
馬車行駛了好一會兒在偏門停下,司馬玦下了馬車等著鈴兒扶著她一起下馬車,今日陶若盛裝出行,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發簪也多簪了幾支,不至於失禮也不至於出彩,她隻要得體就行。
司馬玦拿出帖子,侍衛檢查了一邊才讓他們進去,皇宮很是氣派,朱門高牆,道路平坦寬敞,進了宮他們是不能坐馬車的,隻能步行去宴席的地方。
他走在前麵,她和鈴兒走在身後,一直看著左右的建築風景,走了好一會兒,太監公公行禮道“司馬大人往南直門走,夫人往北直門走即可!”
司馬玦點點頭,安撫的看著陶若被宮女帶著朝北直門走去,她走了幾步回頭看了看他,嘴角含笑。
他們來的不早不晚,宮殿擺放著座椅,很是華貴,瞧著有夫人看來,她禮貌的點頭示意,雖然不怎麼認識,禮到了就行了。
宮女指引著她在自己的位上坐下,低語道“宴席結束後,司馬夫人稍等一會兒,琬美人想見上夫人一麵。”
陶若點點頭,知道她口中的琬美人是文琬,看了鈴兒一眼,鈴兒會意掏出幾顆銀瓜子塞給宮女,宮女也不推脫,收下俯身離去。
漸漸的她這桌的人都來了,陶若禮貌的和她們打招呼示意,客氣的報了夫家的名聲,陶若才知道,她這一桌的女眷地位並不低,想來是看在賢妃娘娘的麵子,給她安排了一個好桌位。
她們也是極有眼色的人,知道她是初次入宮,也知道她是賢妃娘娘的嫡親二嫂,對她也是照顧禮遇。
宮裏的菜肴精美可口,她還看見了皇上,皇後,以及其他妃嬪,賢妃娘娘雖然受寵,有些禮製還是要遵守的,她和其他妃嬪一起坐在下手的位置。她並未看見文琬,想來是她的妃位不足以讓她出席這樣大的宮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