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孫武這段話,其大意是:要做到事先了解敵情,不能用占卜等迷信鬼神的方法取得,不能靠對同類事物的類比推理來獲得,也不能用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位置作驗證,而一定要取之於人,從了解敵情的人那裏獲得。
這段文字主要表明了孫子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論思想。孫子明確指出“先知必取於人”,他認為求神問卜、災異征兆、主觀臆斷,都是不可信的,一定要從了解敵情的人那裏獲得第一手的可靠資料。基於這一點,孫子十分強調“用間”,極其重視“用間”,高度評價“用間”。並說:“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就是說:君主如果英明。將帥如果賢能,就應當用最有謀略的人去做間諜,那才一定能夠建立大的功業。這是用兵最重要的一招,全軍都要根據間諜提供的情報而行動。
戰國,魏國信陵君有一天與魏安厘王下棋時,邊境報警,以為趙國犯境,魏王驚恐而欲罷棋,準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而信陵君從容以待,對魏王解釋說:“是趙王到邊境打獵,並非趙軍入侵。”不久,傳來的消息證實了信陵君之說。魏王很驚奇,問道;“你怎麼知道的?”信陵君回答說:“我有‘客’在趙國,他們能偵探到趙王的機密,趙王有什麼動靜,‘客’會很快報告給我。我是用這種辦法知道的。”這種辦法,就是用間,用到可以刺探鄰國最高機密的地步。
在軍事上“用間”的事例不可勝數。在當今國際經濟競爭中,一些企業、公司不惜成本地在世界各地建立龐大的工商業情報機構,竊取、探聽對方機密,尋找對方弱點,發揮自己優勢,力圖擊敗對手。美國《時代》雜誌在一篇介紹企業間諜戰的文章中,引用了華盛頓律師、著名的安全問題專家貝奎的一段話說:“在美國,現在是小公司偷大公司,大公司偷小公司,人人都在相互偷竊。”這位安全問題專家估計,由於科技成果被竊,使美國廠商每年損失達200億美元以上。現在一些企業公司情報網花樣之多、手段之奇、範圍之廣、情報之準確迅速,堪與國家軍事情報機關相媲美。盡管時代發展變化了,但他們“用間”的那一套,沒有超過孫子歸納的幾個方麵。
當今世界上,美日之間的情報戰十分激烈、精彩。日本日立公司神奈川工廠計劃部主任工程師林健治為了竊取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公司)的最新技術方法,用重金收買了原IBM公司的雇員坎迪特。美國聯邦調查局獲知日立公司的竊密意圖後,沒有讓IBM公司起訴,而是將聯邦調查局的老手凱萊德遜裝扮成IBM公司的專家與格萊曼公司的經理哈裏遜同林健治打交道。凱萊德遜老謀深算,虛虛實實,步步設餌,引誘林健治,終於使日立公司在日美“電腦戰”中敗北。美方“設圈套進行偵察”,實際上就是一種“反間”手段。
孫子認為“先知必取於人”,“間”的真正實施,必須靠人來完成。孫子主張在全局使用間諜時,必須廣開情報來源,以便得到完整、細致、周密的情報,從而采取軍事行動,使敵人陷於茫然無從應付的困境。
孫子提出的了解敵情,建立在紮實可靠的基礎上,謹慎嚴謹,切實可行。孫子強調在使用間諜時,必須機智、果決、仁愛和精心。要認真辨別,判斷準敵情,以防止被敵人欺騙和利用。這反映孫子很懂得綜合分析,在用間上縝密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