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永遠做謙遜的人(1 / 1)

永遠做謙遜的人,實際上就是讓自己做一個被人們認同和喜愛的人。

做一個謙遜的人就要戒驕矜。驕矜,是指一個人驕傲專橫,傲慢無禮,自尊自大,自以為是。具有驕矜之氣的人,大多自以為能力很強,很了不起,做事比別人強,看不起別人。由於驕傲,則往往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由於自大,則做事專橫,輕視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長處。

驕矜對人對事的危害性是很大的。這一點古人認識得十分清楚。

《尚書》裏闡述道:驕傲、荒淫、矜持、自誇,必將以壞結果而結束。同樣的看法在《說苑·叢談篇》中也有:富貴不與驕傲相約,但驕傲自然而然地隨富貴出現了;驕傲和死亡並沒有聯係,但死亡也會隨驕傲而來臨。

一代名君唐太宗對侍臣說:“天下太平了,自然驕傲奢侈之風容易出現;驕傲奢侈則會招致危難滅亡。”

唐代的杜審言,字必簡,是杜甫的祖父。唐中宗時做修文館學士,為人恃才自傲,曾對人說:“我的文章那麼好,應該讓屈原、宋玉來做我的衙役,我的字足以讓王羲之北麵朝拜。”杜審言有些太自不量力了,所以被後世的人們所嘲笑。這樣驕傲自誇隻能是顯示出他的見識短淺,並沒有人認為他的才能真的有那麼大。驕矜不忍隻能是貽笑大方。

《勸忍百箴》中對於驕矜這個問題這樣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取其咎。諸侯驕人則失其國,大夫驕人則失其家。魏侯受田子方之教,不敢以富貴而自多。蓋惡終之釁,出於驕誇;死亡之期,定於驕奢。先哲之言,如不聽何!昔賈思伯傾身禮士,客怪其謙。答以四字,驕至便衰。斯言有味,噫,可不忍?!”

這段話意思是說:金玉滿堂,沒有人能夠把守祝富貴而驕奢,隻會自食其果。國君對人傲慢會失去政權,大夫對人傲慢會失去領地。魏文侯接受了田子方的教誨,不敢以富貴自高自大。驕傲自誇,是出現惡果的先兆;而過於驕奢注定要滅亡。人們如果不聽先哲的話,後果將會怎樣呢?賈思伯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客人不理解其謙虛的原因。賈思伯回答了四個字:驕至便衰。這句話讓人回味無窮啊,怎麼能不忍耐呢?

確實是這樣。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驕矜之氣盛行,千罪百惡都產生於驕傲自大。驕橫自大的人,不肯屈就於人,不能忍讓於人。做領導的過於驕橫,則不可能很好地指揮下屬;做下屬的過於驕傲則會不服從領導。做兒子的過於驕矜,眼裏就沒有父母,自然不會孝順。

驕矜的對立麵是謙恭、禮讓。要忍耐驕矜之態,必須是不居功自傲,自我約束,克製驕傲的產生。要常常考慮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誤,虛心地向他人請教學習。

自從電視連續劇《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之後,劇中李冬寶的扮演者葛優,大紅大紫,成為知名度很高的喜劇明星,各種片約接踵而至,影迷們稱他為“葛大爺”,評論界更冠以“醜星”的稱號。

麵對成績和榮譽,葛優並沒有沾沾自喜,也不想當“葛大爺”和“醜星”。

一次,葛優出席影片《上一當》的首映式,一位記者采訪他:“正是因為好多女性看中了你的幽默和瀟灑,才覺得你是夠檔次的男爺兒們。現在市麵上女同胞都親切地叫你‘葛大爺’。”葛優聽罷忙說:“不敢,別這樣稱呼,讓我折壽。雖然頭上禿了點,還算個瀟灑青年。再說,觀眾是上帝呀,咱不能把輩分顛倒了。若是‘上帝’經常來電影院歡度時光,那我情願喊他們‘大爺’……我稱不上‘醜星’,也不想當什麼‘明星’,那玩意兒晚上還有點亮,到白天就看不見了。”葛優的回答極其幽默,又極其謙虛。

記得一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自誇是明智者所避免的,卻是愚蠢者所追求的。

真正的明智者,之所以不會自吹自擂,因為他覺得宇宙廣大,學海無涯,技藝無窮,終其一生,也不能洞悉其中的全部奧秘。

而一切平庸之輩,滿足於一知半解,滿足於點滴成績,他們用富麗堂皇的話裝飾自己,以討得廉價的喝彩。

葛優是一位在藝術上有自己風格的喜劇演員,他拍的許多部電影和電視片,都受到了人們的普遍好評,表明了評論界和廣大觀眾對他的認可和接納。

葛優對自己的才能有充分的自信,但在公開的場合仍然非常謙虛,無嘩眾取寵之意,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形象。

請記住,人們所尊敬的是那些謙遜的人,而決不會相信愛慕虛榮和自誇的人。

如果一個人喜歡自大自誇,就算是有了一些美德,有了一些功勞和成績,也會喪失掉;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看不起他人的工作,就會失去自己的功勞。前麵提到的賈思伯,武帝時任成王澄手下的軍司。到肅宗和明宗時,又讓賈思伯做詩講,也就是老師。皇帝也跟賈思伯學《春秋》。賈思伯地位雖然很尊貴,但對下人很平易,對賢人很尊重。有人問他:“您為什麼能做到不驕傲?”賈思伯說:“驕傲必然伴隨衰敗,天下哪有富貴恒定不變的道理?”時人認為這是很高明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