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聰明的人,本來應該保持謙恭有禮、不露鋒芒的態度,可是很多人反而誇耀自己的本領高強,這種人表麵看來好像很聰明,其實他的言行跟無知的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那他的事業到時候又如何不失敗呢?實際上,這種人不僅事業會失敗,有時連自家的性命都會丟掉。《孟子·盡心下》中記載:盆成括剛在齊國做了官,孟子就斷言他的死期到了。沒多久,盆成括果然被殺掉了。孟子的學生驚問其故,孟子說:盆成括這個人有點小聰明,但不知道謙恭,處處鋒芒畢露。這樣,小聰明也足以傷害他自身了。小聰明不能稱為智,充其量隻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讓人逞一時之能,但最終會禍及自身。“聰明反被聰明誤”,《紅樓夢》中的鳳姐不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真正的聰明可使人伸展自如,也隻有真正的聰明才是人生的依憑。
同時,以不聰明的人對付不聰明的人,以愚人困惑智人,可謂為人處世的絕妙手段。
人際交往中,有若幹種層次、類型,因此交往時的言行舉止、方式方法都應因地、因時、因人而異,不盡相同。
孔子周遊列國時,馬跑脫吃了莊稼,莊稼的主人很生氣,扣留了馬。孔子的弟子子貢能言善辯,主動前去說情,可是他費盡口舌,莊稼主仍不放馬。孔子說:“你拿人家聽不懂的大道理去說服人,就好像是用馬牛羊三牲去祭奠野獸,用悅耳的音樂去娛樂飛鳥,怎能行得通呢?”
孔子派馬夫去對莊稼主說:“你不在東海種地,我不往西海旅行,我的馬哪能一點也不碰你的莊稼呢?”莊稼人便接上了茬,兩人談得很高興,也放了馬。
子貢“對牛彈琴”,結果事與願違。孔子聖明,人盡其用,使馬夫可成子貢不成之事。
“以愚困智”運用得當,也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曆史上宋太祖巧選陪伴使的故事便是典例。
南唐三徐皆以知識淵博在江東頗有名氣,其中尤以徐鉉知名度最高。南唐派徐鉉到宋朝談判朝貢之事,宋朝派差官做陪同。當朝臣相都擔心差辭令不及徐鉉,十分為難。宋太祖見狀,思考片刻便傳旨:“命將殿侍當中不識字者錄名十人,進呈。”下麵照辦,持名冊於太祖,太祖大筆一揮道:“此人便可。”文武大臣都愕然,但見太祖主意已定,不敢再諫。
殿侍接旨,不知為什麼,隻好硬著頭皮去南唐迎使。開始徐鉉口若懸河,旁觀者驚訝不已,殿侍無法應對,隻好哼哈答應。徐鉉不知宋朝“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還是侃侃而談,試圖從差官口中得到點什麼。可是幾天過去了,差官隻是“守口如瓶”,徐鉉無奈,隻好無言。太祖將《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用之於政治,可見太祖的大智大勇。
以愚應愚,容易溝通;以愚應智,智者無計可施,真乃處事之妙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