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因勢而導之(1 / 2)

春秋爭霸時,鄭莊公寤生手下有一位管理土地疆界的官吏,名叫潁考叔。他巧勸寤生拜見老母親,既達到了使其母子相見,成全莊公孝子美名的目的,又沒有使寤生感到食言的為難。他為後人樹立了為臣處世的榜樣。

穎考叔為人正直,非常孝敬老人,受到周圍人們的讚揚。一天,潁考叔外出打獵,射中了幾隻貓頭鷹。正當他背著獵物要回家時,遇了兩個後生,後生們見到潁考叔,急忙打招呼,並告訴他,剛才,莊公母親薑氏的車馬已經到了穎地了。

潁考叔不明白為什麼薑氏不在京都滎陽,卻跑到穎地來,問那個後生,他們便把薑氏與他的兒子段要害寤生,被寤生識破,寤生一氣之下,把母親安置到穎,並對天發誓:“不到黃泉永不相見”的事,詳詳細細地告訴了潁考叔。

原來,寤生的父親鄭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寤生,小兒子共叔段。母親薑氏喜歡小兒子共叔段,討厭大兒子寤生。在武公活著的時候,薑氏就想把太子寤生廢掉,立小兒子共叔段,但武公堅持按傳統的辦法由長子繼位。武公死後,薑氏與共叔段訂下計策,要奪取寤生的大權。不曾想,這個計策被寤生識破,作了準備。共叔段見陰謀敗露自殺身死,在共叔段的身上搜出了薑氏給共叔段出謀劃策、鼓動他謀反的信,寤生一看非常氣憤,他埋怨母親不該教弟弟幹這種不義之事,就發誓說把母親送出京都,“不到黃泉永不相見”。

潁考叔聽了這些,搖了搖頭:“唉,無論怎麼說那也是他的母親,怎麼能“不到黃泉不相見呢?”

一位後生搶過話頭:“您老說的是啊,莊公現在也後悔了。聽說他把薑氏送走的第二天就哭了,弟弟自殺,母親又被送走,他那麼一個孝悌之人,怎麼受得了這種折磨?不過,他是國君,總不能出爾反爾,自食其言吧。”

潁考叔聽了,點點頭,說:“隻要有後悔的態度就可以勸諫,我去勸勸他。”說完,急忙向母親辭行。

潁考叔辭別了母親,提著那幾隻貓頭鷹,以向主公進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莊公笑著問:“你進獻的是什麼野味呀?”潁考叔急忙上前說:“這種鳥叫鶚,極不孝。小時候它母親哺喂它,長大了,它不懂回報,反倒啄食母親的肉。所以人們都捕捉煮著吃。”

聽了這話,莊公驀然心動,似有所悟,隨即淡淡地說:“為這幾隻鳥你就跑這麼遠的路,今天就不要走了,在這兒吃飯吧。”

片刻,廚師送來一隻蒸羊。莊公命人賜羊肉給潁考叔吃,潁考叔行了禮,接過羊肉,首先挑出一塊上好的羊肉包起來,恭恭敬敬地放在一邊,然後自己才開始用餐。莊公看著他的樣子覺得奇怪,便問他為什麼不吃那塊好肉。潁考叔說:“我家有八十歲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麼好的羊肉。因為我家窮,買不起羊肉,隻有弄點野味孝敬老人。主公賜我這麼好的羊肉,老母吃不到,我哪裏咽得下去呢?我想把這塊肉帶回去給老母嚐嚐,想必主公不會怪我吧?”

莊公聽了,長籲一口氣說:“你真是孝子呀!”說著兩眼湧出淚水。“你有母親可以奉養,能夠盡人子的孝順之心,我卻不能了。”他停了一下,繼續說:“為子不能盡孝,為臣不能盡職,何以立於天地之間?”說完,臉上的表情十分悲戚。

潁考叔仍裝不知情的樣子問:“薑夫人不是還健在嗎?大家都知道主公十分賢孝,對薑夫人的話唯命是從,你怎麼能說不能盡孝呢?”莊公又長歎一聲,把母親薑氏已被送到穎地的事告訴潁考叔,並說:“當時這件事處理得太草率,現在想來很是難過。無奈當時已立下誓言,‘不到黃泉不相見’,現在追悔莫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