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小孩子往往懂得在大人高興的時候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這時他們的要求多半會被滿足。家長們在心情比較好的時候,為了不破壞氣氛,往往會比平時更加寬容大度。
在上下級相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同樣的情況。自然,下屬並不是小孩子,不存在著對領導的人身依附關係。但是,他們之間的權力從屬關係卻是毫無疑問的,下屬要取得的每一分利益都需要有領導的首肯。在中國這種文化傳統下,事實上,每個領導都有一種“家長”傾向,都有恩威並舉的心理,那麼我們就不妨因勢利導,巧妙地加以利用,在領導春風得意之時,或提要求,或進諫語,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史載,有一次唐太宗意興舒坦,心情十分高興,便笑著問大臣魏征:“你看近來政治怎麼樣?”魏征覺得這是一個進諫的好機會,馬上回答說:“貞觀初年,您主動地引導人們進諫;過了三年,遇到有人進諫,還能愉快地接受;這一二年來,勉勉強強接受一些意見,可是心裏總覺得不舒服。”
太宗聽後有些吃驚,問道:“你這樣講有什麼根據嗎?”魏征於是便舉出三件事來加以佐證,這三件事反映的是唐太宗在魏征所說的三個時期內對人的三種不同的態度。唐太宗於是明白了,說道:“若不是您,不能說這樣的話。一個人苦於自己不知道自己啊!”於是,更加虛心地聽取臣下的意見了。由此可見給領導提建議,有很重要的一個學問,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時機和場合,以便使領導更能用心領會你的意見,而且不會導致對你的反感。例如在娛樂活動中,一般領導的心情比較好,這時候提出建議會使領導更容易接受。特別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議同當時的情景聯係起來,通過暗示、類比等心理活動的作用,則會對領導有更大的啟發。還有些比較成功的下屬善於接住領導的話茬兒,上承下轉,借題發揮,巧妙地加以應用,從而很好地觸動了領導,使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過去有一個單位剛購置了一批計算機及相關設備,並準備修建一個機房。但在機房安置空調機一事上,領導卻不肯批準,認為單位的同誌們都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辦公,不宜單獨對機房破例。雖然有關同誌據理力爭,說明安裝空調是出於機器保養而非個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領導的老腦筋,說服領導。
後來,單位的領導與同誌們一起出去旅遊、參觀。在一個文物展覽會上,領導發現一些文物有了毀壞和破損,就詢問解說員。解說員解釋說,這是由於文物保護部門缺乏足夠的經費,不能夠使文物保存在一種恒溫狀況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製冷設備,如空調,這些文物可能會保存的更加完善。領導聽後,不禁有些感慨。此時,站在一旁的機房負責人乘機對領導低語:“其實,機房裏裝空調也是這個道理呀!”
領導看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後說:“回去再打個報告上來。”很快,這位領導就批準了機房的要求,為他們裝上了空調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