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抗倭名將:俞大猷
福州,備倭都指揮府。
一張巨大的海圖懸掛在正中,上麵標有島嶼、航線、水汶、潮汐等,非常清晰明了。
將領站列兩廂,頂盔貫甲,個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他們的目光落在地圖前的一個中年人身上,這個中年人身長八尺,膀闊腰圓,如同一尊鐵塔似的。身著明亮的鐵甲,頭戴鐵盔,腰挎佩劍,整個人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氣勢懾人。
他就是抗倭名將,俞大猷。
俞大猷,福建泉州人,是明朝功臣之後。小時家貧,靠母做苦活度日。俞大猷聰明好學,能歌善賦,武藝高強,文武雙全。
俞大猷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他訓練的“俞家軍”名滿下,與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齊名,是嘉靖年間抗擊倭寇的兩大主力,在抗倭戰爭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俞大猷不僅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水陸皆通,還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武術家。少年時,俞大猷師從南少林名師,練就一身非凡的武藝,跨馬而騎,引弓飛矢,百發百中。
尤其是,他一手劍術,更是名滿天下,被譽為“劍術天下第一”。
他著的《劍經》是極為重要的武術著作,為中華武術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稟大人,發現海盜聚集地。”就在這時,一個將領快步進來,衝俞大猷稟報。
“在哪裏?”俞大猷燦若星晨的眼中精光閃閃,平憑幾分威猛之氣,大聲問道,聲若洪鍾,震人耳膜。
“在這裏。”將領上前麵一步,指著一個無名小島。
“此島無名,甚是隱蔽,宜於海盜銷髒。哼,有我俞大猷在,他們能逃得掉?”俞大猷冷哼一聲,如同驚雷炸響,大聲下令道:“立時集結弟兄們,出發!”
快步而去,走起路來龍行虎步,氣勢不凡。
眾將隨著俞大猷快步而去。
沒過多少時間,停泊在長樂港口的明朝水師就開了出來,消失在大海中。
XXXXXXX
“這麼多的船?這得多少海盜?”王朝嚇了一大跳。
粗略估算,集中在這裏的船隻不下千艘。每艘船以載五人計,趕來這裏參加媽祖廟會的海盜就有五千之眾。
五千海盜聚集,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盡管王朝知道明朝的海盜極多,乍見之下也是不得不驚訝。
這還僅僅是小股海盜的銷髒會,要是加上那些大股海盜的話,這得有多少海盜?
而且,這還隻是福州一地的小股海盜,照這樣算的話,福建的海盜有多少?整個沿海之地,有多少海盜?
這樣一算下來,明朝的海盜是一個天文數字。
也正是因為如此,明朝才是海盜的黃金時期,出現了方國軫、陳祖義、汪直、徐海、李旦、顏思齊、鄭芝龍……這些著名的海盜。
“萬惡的海禁!”王朝對明朝的海禁大加詛咒。
明朝的海盜之所以那麼猖狂,就在於明朝的海禁造成的。
眾所周知,從唐朝開始,中國就在進行大規模的海外貿易。到了宋朝,海外貿易極為發達,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興起,極為繁榮,廣州、泉州成為著名的海上絲路的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了巨大的產業鏈,很多人靠海外貿易為生。明朝實行海禁,禁止進行海外貿易,因此而失業的百姓以百萬計。
百姓生活無著,要麼被餓死,要麼鋌而走險,幹起不要本錢的勾當,入海為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