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腰杆硬了(1 / 2)

第五十六章腰杆硬了

皮萊爾身材高大,接近一米八的個頭,坐在椅上,腰杆挺得筆直,如同一杆標槍,這是典型的軍人風範。

“保證完成任務!”皮萊爾聲音響亮,如同洪鍾。

皮萊爾臉上綻放出笑容,道:“大人,我早就想出去搶劫了。黃金國度真是富得流油,是我見過最為富饒的國度,比起剛果和印度都要富饒,富饒得多,那是我們的金庫。”

“好!你立即率領一支分艦隊出發,好好的搶掠一番。”達佛理大為歡喜。

對於西方國家來說,中國就是西方國家尋找了上千的“黃金國度”,在西方人的眼裏,中國是人間天堂,遍地黃金,為了尋找傳說中的黃金國度,西方國家一直在努力。

其中有兩個人最有出名,一個是著名的亞曆山大大帝,另一個就是馬可·波羅。

亞曆山大著名的東征,就是以打到中國為目標,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給他的地圖出錯,他一路往南打,打到印度恒河流域去了。

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來又回到歐洲,他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第一次把中國全麵展現在歐洲人麵前,歐洲人第一次全麵了解了中國,方才知道中國比起歐洲國家來說,富饒得太多了,這極大的刺激了西方國家尋找到達中國的道路。

在航海時代以前,西方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主要是依靠陸上貿易線,也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後來,奧斯曼帝國的崛起,阻斷了這條唯一的陸上貿易線,西方人無法得到來自中國的絲綢和來自印度的香料。

恰恰這段時期,西方國家的人口急劇增長,對絲綢和香料的需求特別旺盛,為了重新得到絲綢和香料,西方國家決定航海,想要通過大海找到到達中國的道路,這就是“航海時代”興起的原因所在。

葡萄牙雖小,卻是航海時代前期兩大海上霸主之一,另一個海上霸主是西班牙。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和葡萄牙為爭奪海外利益而發生糾分。1494年,在教皇亞曆山大六世的調解下,兩國簽訂了《托爾德西裏亞斯條約》,劃定了歐洲之外的已知世界的勢力範圍:佛得角群島以西370裏格的子午線成為了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東歸葡萄牙,即非洲、亞洲與南美洲東部(巴西東北的少部分);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即絕大部分的美洲大陸、太平洋的島嶼以及當時尚未發現的陸地。

這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在美洲,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東半球的原因所在。

後起的航海大國英國、法國、荷蘭不承認這一條約,大舉搶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比如英國搶了北美,荷蘭搶了馬六甲等等。

因為殖民地糾紛,英國和西班牙爆發了著名的海戰,導致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

明朝嘉靖年間,還是航海時代的前期,英、法、荷三國還未崛起,東半球還是葡萄牙的天下。1498年,達伽馬繞過好望角,順著鄭和開創的航路,來到印度。1515年,麥哲倫到了菲律賓,這是西方列強的觸角伸到東方的開端。

1514年,葡萄牙殖民者阿瓦爾雷斯率領的艦隊來到珠江口岸,要求通商,被明朝拒絕。阿瓦爾雷斯就占領了屯門,並且修築工事、設刑場、刻石紀功,很是囂張。

當時的正德皇帝對西方的新鮮事物很感興趣,就沒對葡萄牙人下手,直到正德帝一死,嘉靖帝就下令處死了葡人火者亞三,遂爆了屯門海戰。

屯門海戰是中國抗擊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戰,以明朝的大勝而告終。

葡萄牙人很不服氣,次年卷土重來,又爆發了西草灣之戰,葡萄牙人又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