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難熬的日子裏學會詩意地生活(2)(1 / 2)

母親擁有最堅定不移的目標。母親最堅定不移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健康成長。用嘔心瀝血、含辛茹苦來形容母親對於孩子的撫育是絕對不過分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母親常常犧牲自己的快樂、幸福和青春,有的時候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母親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永遠是無怨無悔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夠像母親一樣,對於自己的事業和誌向有著無怨無悔的追求和愛護,世界上難道還有什麼事情是做不成的嗎?麵對母親為了孩子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努力幾乎都黯然失色。

母親的付出最不需要回報。我們隻聽說過八九十歲的老母親還在為了維持家庭而勞作奔波的故事,卻很少聽說過母親找子女算賬要求回報的事情。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母親就一直在付出中生活,但她們從來沒有去計算她們是否能夠得到回報。如果未來孩子們成功了,她們露出的是欣慰的微笑,如果未來孩子們失敗了,她們敞開的是溫暖的胸懷。因為不計回報,所以心中便沒有了怨恨,隻擁有歡喜。

將痛苦沉澱在心底

有一年夏天,我沿著黃河旅行,無數次站在黃河岸邊,看滔滔河水像黃龍翻滾,自天際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無邊無際的壯闊;看落日一次次像血一樣融入河水,感覺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騰到海的衝動。

但是,讓我感受最深的卻是這樣一件事情。

有一次在黃河邊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雜的水,被灌到水瓶裏以後,依然十分渾濁,透過瓶子看到的隻是渾濁昏黃的世界。在瓶子背後,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麵對這樣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絕望,感到黃河河床不斷升高帶來的災難,感到人們在這種災難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邊上,痛苦地坐在岸邊,看著黃河發呆。

一段時間後,我把眼神從遠處收回來,猛然發現瓶子裏的水開始變清了。渾濁的泥沙開始沉澱,瓶子上部的水變得越來越清澈。我看著這種變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澱,隻占到整個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餘的五分之四都變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舉起來,透過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與痛苦的界限。

原來,我們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黃河水一樣。在匆忙和浮躁中,我們拚命地搖晃著自己的生活,直到生活變得一片渾濁,所有的幸福都摻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們一生的幸福的總量應該大於痛苦。我們時時感到痛苦,不是因為痛苦多於幸福,而是因為我們用了不恰當的方式,讓痛苦像脫韁的野馬,隨意奔跑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為痛苦的滲透,我們本來應該清澈如水的生活,變得像黃河水一樣,有了太多的雜質。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讓痛苦沉澱在我們的心底,不管它會不會消失,都隻讓它占據我們心裏的一小片空間,其餘的大部分空間就會被幸福所充滿。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黃河,發現它是那麼壯闊和美麗。滔滔的河水翻著濁浪,從地平線那頭流過來,從我腳下流過,又消失在地平線的另一頭,使人無法不感受到我們這個星球所蘊涵的勃勃生機。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斷放大,放大到黃河一樣壯闊,從遠古和天邊走來,向未來和大海流去,那我們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計較於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變成了一曲永遠唱不完的黃河交響曲。

好書如摯友般讓人心安

不管走到什麼地方,我都會隨身帶上一本書,並不是一定要讀書,也並不一定是因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緊迫感,隻是不管走到任何地方,如果手裏沒有一本書,總覺得心裏空空的。

晚上睡覺前要是手中沒有書,就覺得人像掉到了窟窿裏一樣,其實拿了也不一定讀,但心裏踏實,枕頭邊放著一本書,可以安心睡覺。每次出差,我都像搬運工似的在行李箱裏放上一摞書,結果經常發現帶的很多書連翻都沒有翻開過又重新背回了家裏,於是就告誡自己下次不要帶那麼多書。但下次出差仍然還是帶很多書,沉甸甸地背出去,再原封不動地背回家,即使一字不讀,感覺也像是這些書在旅途中填補了心靈某個角落的空白。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讀書最快樂的時候,你讀什麼書完全由你自己選擇。我最喜歡讀的書是漫畫書,就像我看電影最喜歡看卡通電影一樣,因此也常常懷疑自己的心智還停留在兒童時期。每次拿到一本漫畫書,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喜上眉梢。蔡誌忠的漫畫書我讀了無數遍,最近又把韓國作家李元馥的漫畫係列讀了個遍。

讀書就像談戀愛一樣,需要環境。我很少在電腦上讀書,在電腦上讀書就像和機器人談戀愛一樣,沒有溫暖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