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最後一戰(1 / 3)

01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

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

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鬆。

--李白

九華山在安徽青陽西南四十裏,即漢時涇縣、陵陽二地。

三國時孫吳分置臨城縣境,至隋廢,唐置青陽縣,以在青山之陽為名,屬池州府,青山在縣北五裏,逾梅家嶺,與貴池接壤。

九華山南望陵陽,西朝秋浦,北接五溪大通,東際雙峰龍口,昔名九子山。

唐李白遊九子山,見其山峰並峙,如蓮開九朵,改之為九華山。

書籍上有記載:“舊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蓮花削成,改之為九華山。”

青陽縣誌上也有記載:“山近縣西四十裏,峰之得名者四十八,岩十四,洞五,嶺十一,泉十八,源二,其餘台石池澗溪潭之屬以奇勝名者不一。”

“知行合一”的王陽明曾讀書於此山中,與李白書堂並名千古。

詩仙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有序。

……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故老之口,複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複而賦詠筆墨間,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於夏侯迥之堂,開簷岸幘,坐眺鬆雪,因與二三子聯句,傳之將來。

他們的詩是這樣的: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韋權輿

青熒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九華山不但是詩人吟詠之地,也是佛家的地藏王道場。

《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盡藏。”取名地藏。

《大乘佛經》上記載的是:“地藏受釋尊付囑,令救度六道眾生,決不成佛,常現身地獄中,以救眾生之苦難,世稱幽冥教主。”

《地藏本願經》二卷,唐實義難陀譯,經中記載:“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召地藏大士永為幽冥教主,使世上有親者皆得報本薦親,鹹登極樂。”

這本書多說地獄諸相及追薦功德,為佛門的孝經。

經中又說地藏菩薩救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弘願,故名“地藏本願”。

所以“九華劍派”不但劍術精絕,同時也有詩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玄秘。

武林中有七大劍派,九華山並不在其內,因為九華山門下的弟子本就極少,行蹤更少出現在江湖。

多年前江湖中就已盛傳九華派已與幽冥教合並,同時供奉的兩位祖師,一位是地藏王菩薩,另一位就是詩酒風流、高絕千古的李白。

據說這位青蓮居士不但是詩仙,也是劍仙,九華的劍法,就是他一脈相傳,直到千百年後,江湖中又出現位奇俠李慕白,也是九華派的嫡係。

這些傳說使得九華派在江湖人心目中變得更神秘。九華門下的弟子,行蹤也更詭秘,近年來幾乎已絕跡於江湖。

但這些卻還都不是讓傅紅雪吃驚的原因,令他吃驚的,是如意大師這個人。

如意大師著白袍,蹬芒鞋,赤足,摩頂,神情嚴肅,眸子有光,看來無疑是位修為極深的出家人,一位出家的女人。

她看來仿佛已近中年,身材適中,容貌端正,舉止規矩有禮,一張表情嚴肅的臉上,並沒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更沒有足以令人吃驚之處,無論任何人眼中看來,她隻不過是個修為嚴謹的中年尼姑,和佛門中其他千千萬萬個謹守清規的尼姑並沒有什麼不同。

可是在傅紅雪眼中看來,就完全不同了。

她的容貌雖平凡端莊,一雙玉手美如春蔥,柔若無骨。她赤著芒鞋,不著鴉頭襪,露出一雙底平趾斂的如霜雪白玉足,更美得令人目眩。她的白布僧袍寬大柔軟,一塵不染,遮蓋著她絕大部分身體。

沒有人會去幻想一個修為嚴謹的中年尼姑,在僧袍下的胴體是什麼樣子的。

傅紅雪卻不能不想。

--欄杆上的潔白僧袍,浴池中的豐美胴體,黑暗中的呻吟呼吸,溫暖光滑的擁抱,還有那雙牽引他進入夢境的手。

他竟不能不將眼前這個道貌岸然的出家人,和昨夜那個成熟而充滿渴望的女子聯想在一起,雖然他一直禁止自己去想,但卻偏偏不能不想。

雖然他對一切事都已能不聞不問,無動於衷,可是這規矩嚴肅的中年尼姑,卻使得他的方寸大亂,他已感覺到自己的嘴唇發幹,心跳加速,幾乎無法控製。

如意大師隻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端莊嚴肅的臉上,還是全無表情。

傅紅雪幾乎忍不住要衝過去,撕開她的僧衣,看看她是不是昨夜那個女人,可是他還是勉強忍耐住。

他仿佛聽見她在問:“這位就是名滿天下的傅紅雪施主?”

他仿佛聽見自己的聲音在回答:“是的,我就是傅紅雪。”

卓夫人看著他們,眼睛裏的表情狡黠而詭譎。

--她是不是已知道他們的事?

她忽然笑道:“大師駐錫九華,想不到居然也知道傅大俠的名聲。”

如意大師道:“貧僧雖然身在方外,對江湖中的事,卻並不十分生疏。”

卓夫人又問道:“大師以前是不是見過他?”

如意大師沉吟著,居然點了點頭,道:“仿佛見過一次,隻是那時天色昏黑,並沒有看清楚。”

卓夫人笑道:“大師雖然看不清他,他卻一定看清了大師的。”

如意大師道:“哦?”

卓夫人笑得更神秘,道:“因為這位傅大俠是夜眼,在黑暗中視物,也可以明察秋毫。”

如意大師的臉上,仿佛起了種奇怪的變化。

傅紅雪的心也在往下沉。昨夜在黑暗中,他並沒有看清她,隻不過隱約地看出了她的胴體的輪廓。

他一直沒有想到這一點,現在才發現他的眼力不知不覺中已受到損傷,那一定是他在見到鐵櫃中那老人以後的事。

難道那老人的眼睛裏,竟有種可以令人感覺變得遲鈍的魔力?他為什麼不讓傅紅雪看見黑暗中那個女人?她為什麼要在黑暗中等待?

最後的兩位見證也被公子羽請了進來,傅紅雪竟沒有注意這兩人是誰。

他的心又亂了。他不能忘記昨夜的事,也不能將一個活生生的女人當作工具。

陳老板的哀慟,倪寶峰怨毒的眼神,忽然也變得令他無法忍受。

還有那柄鮮紅的劍。這柄劍怎麼會到了公子羽手裏?劍在他手裏,燕南飛的人呢?

這兩人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神秘關係,公子羽為什麼直到現在還不肯露出真麵目?

02

火炬高燃,石台上亮如白晝。

傅紅雪終於走上了石台,手裏緊緊握著他的刀,比平時握得更緊。在他悲傷煩惱,痛苦無助時,隻有這把刀,才能給他安定的力量。

對他說來,這把刀遠比盲者的明杖更重要,他的人與刀之間,已經有了種奇異的感情,一種永遠沒有任何人能了解的感情,不但互相了解,而且互相信任。

公子羽凝視著他,一字字緩緩道:“現在你已隨時可以拔刀。”

現在他的劍已在手。無論誰都看得出,他遠比傅紅雪更有信心。

傅紅雪忽然道:“你能不能再等一等?”

公子羽眼睛裏露出譏誚之意,道:“我可以等,隻不過無論再等多久,勝負也不會有所改變的。”

傅紅雪沒有聽他說完這句話,忽然轉身走下石台,走到如意大師麵前。

如意大師抬頭看著他,顯得驚訝而疑惑。

傅紅雪道:“大師來自何處?”

如意大師道:“來自九華。”

傅紅雪道:“王子來自何方?”

如意大師道:“來自新羅。”

傅紅雪道:“他舍棄尊榮,為的是什麼?”

如意大師道:“舍身學佛。”

傅紅雪道:“既然舍身學佛,為何誓不成佛?”

如意大師道:“隻因普度眾生。”

她神情已漸漸寧靜,神情也更莊嚴,別人卻根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

原來唐時高宗曾發兵助新羅平亂,新羅王子金喬覺舍尊榮,來華學佛,獨上九華駐錫修道,一生事跡與地藏顯現者無異,唐德宗貞元十一年金氏圓寂,臨終時形顯如地藏王菩薩本像,世傳以肉身得道,於峰頭建肉身殿塔。殿塔四麵玲瓏,金碧璀璨,四隅有銅缸,多作朱砂翡翠色,中儲神燈聖油,可賜人清寧安靜。九華弟子多隨身而帶。

傅紅雪又問道:“王子於今何在?”

如意大師道:“仍在九華。”

傅紅雪道:“王子普度眾生,大師呢?”

如意大師道:“貧尼亦有此願。”

傅紅雪道:“既然如此,但望大師賜福,使我心清寧安靜。”

如意大師雙掌合十,道:“是。”

她果然從懷中取出個檀木小瓶,傾出幾滴聖油,在傅紅雪麵頰和手背上輕輕摩擦,口中喃喃低呢佛號,又問道:“你有何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