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略的產生,公開商定的不如私下策劃的;私下策劃的不如兩人密謀的;結成了盟黨,便不會有空隙而泄漏出去。正常的謀略,不如出人意料的奇特謀略,因為出人意料的奇謀是變化不定的。所以,遊說君主,一定要跟他講奇特的謀略,遊說大臣,一定要跟他講私人交情。
【原文】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譯文】兩個人關係雖然密切,但彼此說話卻不投機,這便容易被對方疏遠;雙方關係疏遠,但看上去彼此說話很默契,便很容易招來危險。不要用別人不想做的事情強迫別人去做,不要拿別人不了解的事情說服對方。如果發現對方有某種嗜好,就要想方設法去迎合;如果對方對什麼表示厭惡,就注意加以避諱,以免引起反感。要用不易為人所覺察的手法(陰道)來達到說服人的目的(明取)。假如你想要除掉某人,那就先放縱他,任其胡作非為,待其留下把柄時,乘機一舉除掉他。無論遇到什麼事情既不喜形於色,也不怒目相待的人,是感覺深沉的人,可以托之以機密大事。
【原文】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製人,而不貴見製於人。製人報者,握權也;見製於人者,製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
【譯文】對於了解透徹的人,可以重用;對那些還沒了解透徹的人,有智慧的人是不會重用他們的。所以說,從事政治活動最重要的是控製別人,而絕對不要被人家控製。控製人的人是掌握大權的統治者;被人家控製的人是惟命是從的被統治者。所以,聖人運用謀略的原則是隱而不露,而愚人運用謀略的原則是大肆張揚。富有智謀的人成事容易,缺乏謀略的人成事困難。由此看來,一旦國家滅亡了就很難複興;一旦國家騷亂了,就很難安定,所以無為和智慧是最重要的。
【原文】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製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者,則可與語。由能得此,則可與穀遠近之義。
【譯文】運用智謀時,應該讓人想不到和看不到。在施展智謀的過程中,如果智謀要行,就選擇相應的時機去實行,這是為保全自己;如果認為不可行,卻選擇對人有益的事情去做,這是為了他人利益所致。所以古代的先王都是用"陰道而陽取"的方法來治世的。古語說:"天地能生長萬物,在於其高大與深厚;聖人能治國安邦,在於其統治手法巧妙。"這是說聖人並不是單純講求仁慈、義理、忠誠、信守,不過是在維護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如果遇到能徹底認清這種真諦的人,就可以同他交談;假如能將此方法推行到天下,就可以讓遠近的百姓都得到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