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太師回兵陳十策(3 / 3)

第二件:廢炮烙,使諫臣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

第六件: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

第八件:遺使命,招安東南;

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

第十件: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聞太師立於禦書案旁,磨墨潤毫,將筆遞與紂王:“請陛下批準施行。”紂王看十款之中,頭一件便是拆鹿台。紂王曰:“鹿台之工,費無限錢糧,成工不毀。今一旦拆去,實是可惜。此等再議。二件,‘炮烙’,準行。三件,‘蠆盆’,準行。五件,‘貶蘇後’,今妲己德性幽閑,並無失德,如何便加謫貶?也再議。六件,中大夫費、尤二人,素有功而無罪,何為讒佞,豈得便加誅戮!除此三件,以下準行。”太師奏曰:“鹿台功大,勞民傷財,萬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隱恨。皇後惑陛下造此慘刑,神怒鬼怨,屈魂無申,乞速貶蘇後,則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在天之幽怨。速斬費仲、尤渾,則朝綱清淨,國內無讒,聖心無惑亂之虞,則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願陛下速賜施行,幸無遲疑不決,以誤國事,則臣不勝幸甚!”紂王沒奈何,立語曰:“太師所奏,朕準七件;此三件候議妥再行。”聞太師曰:“陛下莫謂三事小節而不足為,此三事關係治亂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過。”君臣立辨,隻見中大夫費仲還不識時務,出班上殿見駕。聞太師認不得費仲,問曰:“這員官是誰?”仲曰:“卑職費仲是也。”太師道:“先生就是費仲。先生上殿有甚麼話講?”仲曰:“太師雖位極人臣,不按國體:持筆逼君批行奏疏,非禮也;本參皇後,非臣也;令殺無辜之臣,非法也。太師滅君恃己,以下淩上,肆行殿庭,大失人臣之禮,可謂大不敬!”太師聽說,當中神目睜開,長髯直豎,大聲曰:“費仲巧言惑主,氣殺我也!”將手一拳,把費仲打下丹墀,麵門青腫。隻見尤渾怒上心來,上殿言曰:“太師當殿毀打大臣,非打費仲,即打陛下矣!”太師曰:“汝是何官?”尤渾曰:“吾乃是尤渾。”太師笑曰:“原來是你!兩個賊臣表裏弄權,互相回護!”趨向前,隻一掌打去,把那奸臣翻筋鬥跌下丹墀有丈餘遠近。喚左右:“將費、尤二人拿出午門斬了!”當朝武士最惱此二人,聽得太師發怒,將二人推出午門。聞太師怒衝鬥牛。紂王默默無語,口裏不言,心中暗道:“費、尤二臣,不知起倒,自討其辱。”聞太師複奏請紂王發行刑旨。紂王怎肯殺費、尤二人。紂王曰:“太師奏疏,俱說得是。此三件事,朕俱允服;待朕再商議而行。費、尤二臣,雖是冒犯參卿,其罪尚小,且發下法司勘問,情真罪當,彼亦無怨。”聞太師見紂王再三委曲,反有兢業顏色,自思:“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太師跪而奏曰:“臣但願四方綏服,百姓奠安,諸侯賓服,臣之願足矣,敢有他望哉!”紂王傳旨:“將費、尤發下法司勘問。七道條陳限即舉行;三條再議妥施行。”紂王回宮,百官各散。

天下興,好事行;天下亡,禍胎降。太師方上條陳,事已好將來了。不防東海反了平靈王,飛報進朝歌來,先至武成王府。黃元帥見報,歎曰:“兵戈四起,八方不寧,如今又反了平靈王,何時定息!”黃元帥把報差官送到聞太師府裏去。太師在府正坐。堂候官報:“黃元帥差官見老爺。”太師命:“令來。”差官將報呈上。太師看罷,打發來人,隨即往黃元帥府裏來。黃元帥迎接到殿上行禮,分賓主坐下。聞太師道:“元帥,今反了東海平靈王,老夫來與將軍共議:還是老夫去,還是元帥去?”黃元帥答曰:“末將去也可,老太師去也可,但憑太師主見。”太師想一想,道曰:“黃將軍,你還隨朝。老夫領二十萬人馬前往東海,剿平反叛,歸國再商政事。”二人共議停當。

次日早朝,聞太師朝賀畢。太師上表出師。紂王覽表,驚問曰:“平靈王又反,如之奈何?”聞太師奏曰:“臣之丹心,憂國憂民,不得不去。今留黃飛虎守國;臣往東海,削平反叛。願陛下早晚以社稷為重,條陳三件,待臣回再議。”紂王聞奏大悅,巴不得聞太師去了,不在麵前攪擾,心中甚是清淨;忙傳諭:“發黃旄、白鉞,即與聞太師餞行起兵。”紂王駕出朝歌東門。太師接見。紂王命斟酒賜與太師。聞仲接酒在手,轉身遞與黃飛虎,太師曰:“此酒黃將軍先飲。”飛虎欠身曰:“太師遠征,聖上所賜,黃飛虎怎敢先飲?”太師曰:“將軍接此酒,老夫有一言相告。”黃飛虎依言,接酒在手。聞太師曰:“朝綱無人,全賴將軍。當今若是有甚不平之事,禮當直諫,不可鉗口結舌,非人臣愛君之心。”太師回身見紂王曰:“臣此去無別事憂心,願陛下聽忠告之言,以社稷為重,毋變亂舊章,有乖君道。臣此一去,多則一載,少則半載,不久便歸。”太師用罷酒,一聲炮響,起兵徑往東海去了。眼前一段蹊蹺事,惹得刀兵滾滾來。不知勝負如何,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