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明王陣 天地三才陣 包羅萬象陣
子牙曰:“此陣俱按六韜之內,精演停當,軍士方知進退之方。黃將軍與鄧將軍、洪將軍,你三位走一字長蛇陣。聽炮響變以下諸陣,毋得錯亂。”三將領令下台走此陣。正行之際,子牙傳令:“點炮,化六甲迷魂陣。”竟不能齊。子牙看見,把三將令上台來,教之曰:“今日東征,非同小可,乃是大敵;若士卒教演不精,此是主將之羞,如何征伐!三位須是日夜操練,毋得怠玩,有乖軍政。”三將領令下台,用心教習。子牙傳令:“散操。眾將打點,收拾東征。”
翌日,子牙朝賀武王畢,子牙奏曰:“人馬軍糧皆一應齊備,請大王東行。”武王問曰:“相父將內事托與何人?”子牙曰:“上大夫散宜生可任國事,似乎可托。”武王又曰:“外事托與何人?”子牙曰:“老將軍黃滾曆練老成,可任軍國重務。”武王大喜:“相父措處得宜,使孤歡悅。”武王退朝,入內宮見太姬,曰:“上啟母後知道:今相父薑尚會諸侯於孟津,孩兒一進五關,觀政於商,即便回來,不敢有乖父訓。”太姬曰:“薑丞相此行,決無差失。孩兒可一應俱依相父指揮。”分付宮中治酒,與武王餞行。
翌日,子牙把六十萬雄師竟出西岐。武王親乘甲馬,率禦林軍來至十裏亭。隻見眾禦弟排下九龍席,與武王、薑元帥餞行。眾弟進酒武王與子牙用罷,乘吉日良辰起兵。此正是紂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兵點起號炮,兵威甚是雄壯。怎見得,有詩為證,詩曰:
征雲蔽日隱旌旗,戰士橫戈縱鐵騎。
飛劍有光來紫電,流星斜掛落金藜。
將軍猛烈堪圖畫,天子威儀異所施。
漫道吊民來伐罪,方知天地果無私。
話說大勢雄兵離了西岐,前往燕山,一路上而來,三軍歡悅,百倍精神。行過了燕山,正往首陽山來。大隊人馬正行,隻見伯夷、叔齊二人,寬衫,博袖,麻履,絲絛,站立中途,阻住大兵;大呼曰:“你是那裏去的人馬?我欲見你主將答話。”有哨探馬報入中軍:“啟元帥:有二位道者欲見千歲並元帥答話。”子牙聽說,忙請武王並轡上前。隻見伯夷、叔齊向前稽首曰:“千歲與子牙公,見禮了。”武王與子牙欠身曰:“甲胄在身,不能下騎。二位阻路,有何事見諭?”夷、齊曰:“今日主公與元帥起兵往何處去?”子牙曰:“紂王無道,逆命於天,殘虐萬姓,囚奴正士,焚炙忠良,荒淫不道,無辜籲天,穢德彰聞。惟我先王,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皇天命我先王肅將天威,大勳未集。今我輔相嗣君,恭行天之罰。今天下諸侯一德一心,大會於孟津,我故不得不起兵前往,以與諸侯會,觀政於商,此乃不得已之心也。”夷、齊曰:“臣聞‘子不言父過,臣不彰君惡’。故父有諍子,君有諍臣。隻聞以德而感君,未聞以下而伐上者。今紂王,君也,雖有不德,何不傾城盡諫,以盡臣節,亦不失為忠耳。況先王以服事殷,未聞不足於湯也。臣又聞‘至德無不感通,至仁無不賓服’。苟至德至仁在我,何凶殘不化為淳良乎!以我愚見,當退守臣節。體先王服事之誠,守千古君臣之分,不亦善乎。”武王聽罷,停驂不語。子牙曰:“二位之言雖善,予非不知;此是一得之見耳。今天下溺矣,百姓如坐水火,三綱已絕,四維已折,天怒於上,民怨於下,天翻地覆之時,四海鼎沸之際。惟天矜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況夫天已肅命於我周,若不順天,厥罪惟均。且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斷不能不興兵前往。如不起兵,便是違天,豈不有負百姓如望雲霓之意?”子牙左右將士欲行,見伯夷、叔齊二人言之不已,心上甚是不服。伯夷、叔齊見左右俱有不豫之色,又見眾人挾武王、子牙欲行,二人知其必往,乃走至馬前,攬其轡,諫曰:“臣受先王養老之恩,終守臣節之義,不得不盡今日之心耳。今大王雖以仁義服天下,豈有父死不葬,援及幹戈,可謂孝乎?以臣伐君,所謂忠乎?臣恐天下後世必有為之口實者。”左右眾將見夷、齊叩馬而諫,軍士不得前進,心中大怒,欲舉兵殺之。子牙忙止之曰:“不可。此天下之義士也。”忙令左右扶之而去,眾兵方得前進。——迨至周兵入朝歌,紂王自焚之後,天下歸周。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入首陽山,采薇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籲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至今人皆嘖嘖稱之,千古猶有餘馨。此是後事。不表。
且說子牙大勢雄師離了首陽山,往前正發。正是:
騰騰殺氣衝霄漢,簇簇征雲蓋地來。
子牙人馬行至金雞嶺。嶺上有一支人馬,打兩杆大紅旗,駐紮嶺上,阻住大兵。哨馬報至軍前:“啟元帥:金雞嶺有一支人馬阻住,大軍不能前進,請令定奪。”子牙傳令:“安下行營。”升帳坐下,著探事軍打探:“是那裏人馬在此處阻軍?”話猶未了,隻見左右來報:“有一將請戰。”子牙不知是那裏人馬,忙傳令問:“誰人見陣走一遭?”有左哨先行南宮適上帳應聲曰:“末將願往。”子牙曰:“首次出軍,當宜小心。”南宮適領令上馬,炮聲大振,一馬走出營前。見一將襆頭鐵甲,烏馬長槍。怎見得,有讚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