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章良,我國著名的生命科學家。1961年出生在一個漁民家中,他6歲時就要幫助母親帶弟弟、喂豬、撿豬糞、上街買東西等。上小學後,他常常淩晨4點起床,幫媽媽做完家務活兒,再趕到學校去上課。清貧的農家生活、艱苦的勞動鍛煉,培養了他不怕苦、能吃苦的頑強奮鬥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性格。
他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上中學時,他常主動留下來打掃實驗室,並在老師的允許下,自己動手做實驗。他平時做一些習題時,總是不滿足書本上的標準答案,而是開動腦筋,提出另外幾種解題方法,同老師一起研究。他在國外學習時,每天隻睡五六個小時,他每次都是第一個走進實驗室,最後一個離開實驗室。他比別的同學提前一年半獲得華盛頓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國外的學習結束了,陳章良的導師懇請他留在美國,幾家著名的美國大學、大公司,都願意為他提供優厚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並高薪聘請,委以重任。但是,這位滿懷報國熱情的青年科學家婉言謝絕了同行們的盛情,毅然回到祖國,開始了他新的、艱苦的創業曆程。
陳章良抱著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想法,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建起了中國第一個“蛋白質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就在這個實驗室裏,陳章良和他的夥伴們還利用基因工程消除了黃瓜X·Y 病毒,新品種已經從實驗室走向大田。他發現的有特殊功能的DNA,被國際同行專家稱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中的裏程碑”。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1991年國際傑出青年科學家獎”。這項獎,被世界稱為“青年諾貝爾獎”。陳章良為使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工作起來簡直是“玩兒命”。他除教書、講學和指導博士生以外,還要親自做實驗,幾乎沒有空閑時間留給自己去料理生活。有人問他:“你這樣拚命幹累不累,後悔不後悔?”他說:“愛我所愛,無怨無悔。”陳章良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譜寫著一曲科學家勤奮拚搏,艱苦創業的壯麗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