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仰神京,禮樂縱橫,蔥蔥佳氣鎖龍城。”
北宋自太祖開國,綱紀初備,天下漸安,而後曆七帝修治,政通人和,引八荒爭湊,萬國鹹通,中原大地一片盛世繁榮。
常言道:“天上天堂,人間蘇杭!”
位於兩浙路的杭州府,北接運河,東臨大海,水運發達。自真宗鹹平二年開辟市舶司以來,錢塘江邊舟楫輻輳,望之不見首尾,西方之貨不趾而自集,富兼華夷,百事繁庶。
杭州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令人神往。
陽春三月,西子湖畔,湖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輕清而秀麗。
一道長堤飛架南北,將西湖分作兩半,綴之以橋,疏通往來。
長堤兩側修竹夾牖,芳林匝階,中間野卉噴香,佳木秀陰。乃是前任知州蘇軾所築,後人念他功績,謂之蘇堤,而後遍種楊柳,至元符年間,已有相當規模。
西湖十景,嫵媚多姿,道盡江南的靈秀之氣。紅男綠女,遊曆山光湖色之間,使得鬼斧神工的景致更添生動。
時是夕陽滿天紅,蘇堤綠柳之下的男男女女們此刻紛紛起身伸腰,是遊湖終了,準備離去。
一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像個乞丐似的少年背著一個滿是泥草的背包出現在蘇堤上,嚇得周圍人群紛紛遠遠避開,對這少年乞丐指指點點,不住喝罵。
少年渾然不懼,他剛剛經過了一次長途跋涉才到達西湖,略微辨別了一下方向,便匆匆離去。
距西湖不遠的靈隱山上,樹木聳秀,景色宜人。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有座深山古寺,名曰景德寺,乃是東晉年間所造,原名靈隱寺,相傳有仙靈隱於此處。
景德寺香火旺盛,天南海北慕名而來的香客無數,致使周圍山林雲煙萬狀,佛香繚繞,氤氳宛若仙境。
少年一路來到景德寺門前,當他抬頭看向上方“景德寺”三個鎏金大字時,表情頓時凝固了。
“臥槽!原來不是夢啊!進去的時候明明是靈隱寺,出來後怎麼就變成景德寺了呢?”
少年忍不住抱怨,帶著強烈的不甘心,反複進出寺門,而後再看向上方的寺名,依舊是景德寺三個字,沒有一絲變化。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
少年頓時悲催的跌坐在地,瞅著景德寺三個字發呆。
他叫楊帆,本是一個小小快遞員,三天前派送一份快遞送往靈隱山的靈隱寺,不曾想遇上詭異事件,出來後竟穿越到了千年前的北宋時代。
這段時間楊帆的境況那叫一個悲催,像做夢似的走在大宋的街道上,回頭率高達百分之百,他一沒戶籍身份牌,二沒往來行走的路引,因為服飾奇特,言行舉止怪異,多次被當地人舉報,官府當他是奸細到處緝拿他,令他四處亡命奔逃,幾次陷入生死險境。若非楊帆機智聰明,把自己打扮成了令人厭惡的乞丐模樣,恐怕現在已經被官兵當做奸細給抓起來了,甚至會被砍腦袋。
每想及此,楊帆都會感到後脖頸發涼。
眼下如何在這個年代生存下去,成為楊帆最迫切的事情。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楊帆到也不是那麼悲觀,他從來就不知道屈服二字怎麼寫,所以他不懼。至少他知道一些關於北宋的曆史,想來日後對他有大用,因此很快淡定下來。
在這個年代,他沒有親朋可以投奔,又沒錢住店,寺廟的和尚也沒有高尚到留他一個乞丐住宿的地步,所以楊帆隻能在靈隱山附近找了一個無人的山洞暫時落腳。
夜幕降臨,楊帆升起一堆篝火,靠在山洞岩壁上,點上一支煙,閉上眼睛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黑夜下的靈隱山不是那麼安靜,豺狼虎豹多如牛毛,不時地能夠聽到幾聲野狼嚎叫,楊帆下意識的將手按在腰間,摸著他的警棍才有一絲安全感。
作為一個快遞員,楊帆需要接觸各類人群,麵對社會百態,他自然要多個心眼兒,因此托朋友關係從美國郵購了一把正宗的ASP警棍用來防身。
正因為有了這把ASP警棍防身,楊帆才得以從追捕他的那些官兵們的刀下逃生。
這時,楊帆注意到了自己的背包,想到裏麵還有一些沒有派送的快件,他不由得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