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機智靈活的辦事操縱術(4)(1 / 2)

齊女士的競爭策略無疑是正確的。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是理無法說清、情也無法說清的。有能力的人,並不一定就會得到重用,沒有能力的人,也許身居要職!齊女士若不先行隔岸觀火一番,真似她所說一樣,坐上去而又被那些目高於頂者“轟”下來,於公於私,都將是一回重大的損失。

在生活中,看見了香噴噴的栗子,生發競爭的意識而想去得到栗子,無可厚非。但同時也要明白,你在想得到栗子的同時,他人同樣在向往!然而,要想得到栗子並非必須要頭一個就去扒,在要冒一定風險的時候,不如隔岸觀火,暫時觀望著別人的行動,等待時機到來的時候,栗子就非你莫屬了。

以德造勢術——網羅賢才,以德用人

人如果想成大事,就要注重自己的德行,隻有以德服人才能網羅賢才,成就大業。古語有雲:“無賢人無以成大事,無奇才不能建奇功。”天下人才,因勢而出。因勢擇人,必能成功。以德用人,則人才紛至;一諾千金,則眾望所歸;用智者之道,以德造勢,必有人和;禮賢下士,必得民心。下麵舉兩例即可見端倪。

公元前600年的一天,在晉國宮殿上,大夫胥臣正在為推薦郤缺向晉襄公苦諫。

“這萬萬不可啊!”廷尉出麵反駁道,“郤缺是罪臣郤芮的兒子,怎麼可以錄用呢?胥臣見殿上殿下一片搖頭欷歔,就正色說:“父親有罪,兒子就不能起用麼?大禹的父親鯀有罪,舜帝懲罰了他,但是舜帝還是起用了他的兒子,治水不是獲得了成功嗎?豈能因為父親獲罪的緣故而埋沒了人才,貽誤了國家大業呢?”

晉襄公說:“郤芮有罪,國家懲治了他。他的兒子一定耿耿於懷,怎麼能夠赤膽忠心為國效力呢?”

胥臣說:“士為知己者死。郤芮有罪伏法,那是他罪有應得。君王你現在重用郤缺,正表明君王選賢授能,不拘一格。連罪臣的兒子都能夠得到重用,天下賢士怎能不策馬揚鞭,踴躍前來投奔您呢!再說君王認為郤缺會因家仇廢公,這也沒有根據。管仲曾經用箭射擊齊桓公,按理說齊桓公抓住了他,應將他碎屍萬段,然而,齊桓公卻不計前嫌,重用他做相國,終於使齊國稱霸諸侯。”

晉襄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郤缺怎麼能夠和他相提並論呢?”胥臣說:“一斑可窺全豹,一葉可知秋至,察其貌而觀其行,即可知其為人。今天我從魯國歸來,見一對夫婦在田裏鋤草,那女子將飯罐高高舉過頭頂,十分恭敬地請丈夫進餐。而那丈夫也以同樣的禮節回敬妻子。我後來得知此人便是郤缺。夫妻相敬如賓,顯示了郤缺的德行。以模範的德行治理百姓,百姓就會講仁義、尊君王、聽命令,一呼而百喏,令必行,行必果,國家何愁不強大呢?”

胥臣的一番話說得大家都動了心。晉襄公羞赧地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險些因為世俗的偏見損失了賢才。”於是召見了郤缺,任命他為下軍大夫。郤缺果然有真本事,為晉國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獎勵胥臣薦才有功,晉襄公把“先茅”之地賞給了胥臣。

對統治者和領導人來說,用人之道的標準,理所應當是才能和德行。任人唯賢是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對領導識才之能和容才之量的一種衡量。

魏文侯當政時期,禮賢下士,深得民心。當時,賢人段幹木也居住在魏國,魏文侯久仰他的大名,但一直沒有機會相見。

一日,魏文侯從段幹木居住的裏巷前經過,他雙手扶在車前橫木上以表示對段幹木的敬意。

魏文侯的車夫很不解其意,就問:“國君剛才為什麼要扶軾致敬呢?”

魏文侯說:“我是向段幹木致敬啊。我聽說他是很有修養的人,即使拿我的君位與他在德行上的名聲交換,我相信他也不願意的,我對他當然禮敬啊!我隻是在地位上顯赫,而段幹木則在德行上顯赫;我隻是在財物上富有,而段幹木則在道義上富有啊!”

車夫說:“既然如此,那您就請他出來做相國吧!”

“是的,你說得很對!”於是魏文侯請段幹木出來做相國,但段幹木不願意。文侯也沒勉強,並且獎賞給他很多財物,時常探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