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曆史最為悠久的哈佛大學當之無愧地執美國高等教育、學術科研之牛耳,擁有數不清的“第一”。這裏雲集了各個專業領域最為出類拔萃的專家學者,其中不少是諾貝爾經濟、化學、物理、醫學獎得主和普利策獎得主。要想列舉從哈佛發源,而後蔚為大觀的學術思潮,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在哈佛大學行政大樓前,矗立著約翰·哈佛的坐像,上懸美國國旗,俊朗優雅。像上鐫刻著三行字:“約翰·哈佛”,“建校者”和“一六三八年”。
一、“三個著名謊言”
我以前可不知道,這是當地盡人皆知的“三個著名謊言”:第一,這個雕像並非約翰·哈佛本人——當年哈佛先生並未留下照片,後來建雕像時,就按照人們的想像,找來一個年輕英俊的小夥子作模特兒;第二,哈佛大學雖以哈佛命名,但哈佛並非最早的建校者。哈佛大學的前身叫“劍橋大學”——而這座當時名為“新城”(New Town)的小鎮,也是因此改名為“劍橋”,因為最早建造此校時,70個建校委員都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後來改名為“哈佛”,是緣於兩年之後,身為建校委員之一的查理斯城執行長官哈佛,把自己財產的一半和一個圖書館(約300冊圖書)捐獻出來,為感謝和紀念他就改了校名;第三,哈佛建校是在1636年,並非“一六三八年”。
盡管如此,謊言卻沒有減損哈佛雕像的魅力,他依然成為哈佛精神的形象展示:奮進,自信,博大。三點不實之詞,一點兒都沒有讓人看輕哈佛的校訓:“讓真理與你為友”。
那個著名的以換電燈泡來調侃名校的笑話問:“需要多少個哈佛學生換一個電燈泡?”答案是:“一個。他握著電燈泡,而世界圍著他轉。”這個笑話自然是諷刺哈佛的學生心高氣傲、目空一切的狂妄。不過,有幸進入這所美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的學生們,的確有驕傲的資本。
二、最低的錄取率,最激烈的競爭
哈佛大學的錄取率,在美國所有大學中是最低的。隨著近幾年嬰兒潮(BABYBOOM)的孩子們紛紛長大成人,各高等院校的報考人數都有所上漲,而哈佛的錄取率卻因此一年比一年低,競爭一年比一年無情與激烈。每年有超過15000名學生為它的1600多個名額競爭。多少在高中成績出類拔革、在校內外各社團機構擔任要職的精英們,在別的學校招生辦公室那裏炙手可熱,卻被哈佛大學一封薄薄的拒收信擋了回來。近幾年來,哈佛的錄取率始終停留在10%到20%。
也難怪哈佛的招生辦公室格外地自信。每年春夏季,在美國各大學開始向十一年級學生寄材料推銷自己之時,哈佛按兵不動。直到暑假快開始的時候才給學生們一封短短的信:“你是全國最傑出的學生之一……過幾個月我們將會給你寄材料和申請表。”一般的大學,就連耶魯在內,都是讓感興趣的學生先填一張小卡給學校寄回去,表示他們想要此學校的材料,但哈佛連這一步都免了。那好像是在說:誰會對哈佛不感興趣?一旦被錄取後,75%左右被錄取的學生選擇了哈佛,這是美國所有大學中最高的比例。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哈佛時,有個學生隻是簡單地說了句:“怎麼能放棄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呢?”這是每年哈佛的新生中相當普遍的心態。
三、改變對本科生不夠關心的形象
教本科生的好教授當然還是有的,也會絞盡腦汁讓學生們喜歡他的課。哈佛大學近幾年努力改革,要改變它不關心本科生的形象,讓一些最著名的教授也來參與本科教育,為學生們創造獨特的學習機會。有時,學生們上一節課還擁在傑伊·古德教授的講演廳聽他闡述生命形成史和他的“環境影響進化論”,下一節“生物進化論”就可以聽到他的對手E·O·威爾遜教授對古德的學說進行反駁。有一位物理教授為了給學生說明重量和速度的關係,在下課時就坐進一輛火箭形狀的小車,飛到一扇暗門中去。生物係著名的威爾遜教授喜歡把他的助手們化裝成昆蟲和花朵,伴著“甜李子花仙之舞”的音樂,上演一場複雜的授粉舞蹈。這些課都是為哈佛學生所津津樂道的。
四、哈佛大學的全名是哈佛
哈佛學院是男子學院,1879年成立的萊德克利芙學院是女子學院。就在二三十年前,哈佛的男女學生還是分開住。近20年來,萊德克利芙學院與哈佛學院的經濟關係更為緊密,資源也全部共用。現在,這所女校已經有名無實。除了在哈佛的申請表上還看得到它的名字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人提起。萊德克利芙學院原來專給女生住的三棟宿舍,現在由學生們抓鬮決定誰住在那裏。不幸抓到那幾棟宿舍的學生必定垂頭喪氣,大叫倒黴,因為那裏離校園中心有一英裏遠,來去不很方便。不過,在萊德克利芙宿舍住未必不好——那裏安靜、寬敞、摩登,而且裝有比哈佛主校區的老房子更舒適的取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