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2 / 3)

這一語言風格也是時代風貌的反映,現代化社會節奏快、時間觀念強,說話簡潔會給人一種生氣勃勃的現代人的感覺,尤其為人推崇。所以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簡潔精煉的言語風格。

說話時要做到簡潔精煉,必須注意:

第一,要加強思維條理性、精密性的訓練。言語絮繁,主要是由於思維缺乏條理性、精密性的緣故。思維模糊不清,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當然也就難以用簡明的言辭表達清楚了。

第二,要抓住要點,突出中心。口頭表達最忌離題胡扯,不著邊際。它也和寫文章一樣,應該主題明確,緊扣中心,不枝不蔓,不亂不散,主題應像一根紅線貫穿於整個講話的始終。

第三,要抓住最關鍵的信息焦點,也就是抓住問題的要害,舍棄那些非本質的細枝末節,以短小精悍、要言不煩取勝,真正體現出“簡潔”與“精煉”。

第四,要言之有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何者為主,何者為次,前後內容如何銜接、呼應,在說話前要有通盤的考慮,做到條理分明,次序井然,形成嚴謹細密、首尾相應的結構。

第五,要反複推敲,刪繁就簡,精益求精,“言”半而功倍。盡量杜絕使用“說不定”、“差不多”、“大概”、“或者”、“可盲目”等模棱兩可的詞語,也不要在說話時亂加修飾語和說些不合邏輯、令人費解的話。

第六,要長話短說,多用短句,避免嘮叨噦嗦和不必要的重複,尤其是要下決心克服“嗯”、“啊”,“這個”、“那個”、“對不對”、“是不是”、“你懂嗎”,“你得了吧”等口頭禪,就像冶煉鋼鐵時清除廢渣一樣,以保持語言純潔、健康、規範。

3.不要讓別人誤解了自己的本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事情:自己本來要說的是這個意思,對方卻理解成另外一種意思。發生這種事的原因,雖然也有對方理解能力有限的可能,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因為自己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或者說,沒有把話說到點子上。

那麼,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話不被別人誤解呢?

(1)不要隨意省略主語

從現代語法來看,在一些特殊的語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語的。但這必須是在交談雙方都明白的基礎上,否則隨意省略主語,容易造成誤解。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個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選帽子,售貨員拿了一頂給他。他試丁試說:

“大,大。”

售貨員一連給他換了四五種型號的帽子,他都嚷著:

“大,大。”

售貨員仔細一看,生氣了:

“分明是小,你為什麼還說大?”

這青年委屈地說:

“頭,我說的是頭大。”

售貨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邊的顧客“撲哧”一聲笑了。造成這種狼狽結局的原因就是這位年輕人省略了他陳述的主語:“頭”。

(2)要注意同音詞的使用

同音詞就是語音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在口語表達中脫離了字形,所以同音詞用得不當,就很容易產生誤解。如“期終考試”就容易誤解為“期中考試”,所以在這時不如把“期終”改為“期末”,就不會造成誤解。

(3)少用文言詞和方言詞

在與人交談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詞,文言詞的過多使用,容易造成對方的誤解,不利於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達。有這樣一件事:一個小夥子年過三十仍沒娶妻,他母親非常著急。後來別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姑娘,幾天後,他寫信告訴母親:“女方爽約”。母親非常高興,認為約會是爽快的,逢人就講兒子有對象了。一年後母親要求見見姑娘,兒子才把“爽約”解釋清楚。母親連連責怪兒子話沒說清楚,耽誤了時間,小夥子也後悔莫及。如果小夥子當初把“爽”字改為“失”字,或許早就有妻室了。

(4)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楚

讀錯字或發音不準,會讓別人聽不懂甚至鬧出笑話;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聽眾感到吃力,也會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5)要注意聲調和語調

聲調即單個詞的調子,語調即貫穿整個句子的調子,兩者決定了聲音的高低抑揚。語調可分為降調和升調兩種基本類型,隨著句子的語氣和表達者感情的變化,可以變化出其他多種類型。語調有區別句子語氣和意義的作用。如“你幹得不錯”說成降調,是陳述性句式,帶有肯定、鼓勵的語氣;說成升調,是疑問性句式,帶有不信任和諷刺的意味。在談話時應注意把握語調,以避免產生誤會。

(6)說話快慢要適中

說話的目的在於使人語義明了,別人聽不清,聽不懂,就是浪費時間。因此我們講話的聲音要清楚,快慢要合度。說一句,人家就可聽懂一句,不必再問。要知道,陌生人或地位比你低的人是不敢一再請你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