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龍門縣將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2 / 3)

這張士貴你道是何人?就是當年雞冠劉武周守介休的那人。他與尉遲恭困在城內,日費千金,一同投唐。其人刁惡多端,奸猾不過。他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名喚張誌龍,次兒誌虎,三兒誌彪,四兒誌豹,多是能征慣戰,隻是心內不忠,奸計多端。長女配與何宗憲,也有一身武藝;次女送與李道宗為妃。卻說張家父子同何宗憲六人上馬,離了天子營盤。大公子張誌龍在馬上叫聲:\"父親,朝廷夢中賢臣,相貌與我妹丈一般。不去山西招兵,無有薛仁貴,此段救駕功勞是我妹丈的;若招兵果有此人,我等功勞休矣。\"士貴道:\"我兒,為父的領旨前去招兵,你道我為什麼意思?皆因夢中之人相貌與你妹丈相同,欲要圖此功勞,所以領旨前去。沒有姓薛的更好,若有這仁貴,隻消將他弄死了,隻說沒有此人。因朝廷愛穿白袍者,皇上見沒有薛仁貴,自然加張門厚爵,豈不為美。\"四子一婿連稱:\"父親言之有理。\"六人一路言談,來到山西絳州龍門縣去招兵。

單講朝廷降下旨意,卷帳行兵,來到陝西。大殿下李治聞報父王班師,帶了丞相魏征及眾文武出光泰門,前來迎接,說:\"父王,兒臣在此迎接。\"朝廷叫:\"王兒平身,降朕旨意,把人馬停紮教場內。\"殿下領旨,一聲傳令,隻聽三聲號炮,兵馬齊齊紮定。天子同了諸將進城,眾文武送萬歲登了龍位,一個個朝參過了,當殿卸甲,換了蟒服。差元帥往教場祭過旗纛,犒賞了大小三軍,分開隊伍,各自回家,夫妻完聚,骨肉團圓。朝廷降旨金鑾殿上大擺功臣筵宴。飲完禦宴,駕退回宮,君臣散班,各回衙署,自有許多家常親話。如今刀槍歸庫,馬放南山,安然無事。

過了七八天,這一日,魯國公程咬金朝罷回來,正坐私衙,忽報史府差人要見。咬金說:\"喚他進來。\"史府家將喚進裏邊說:\"千歲爺在上,小人史仁叩頭。\"咬金說:\"起來,你到這裏有何事幹?\"那史仁說:\"千歲爺,我家老爺備酒在書房,特請千歲赴席。\"咬金說:\"如此你先去,說我就來。\"史府家將起身便走。程咬金隨後出了自己府門上馬,帶家將慢慢行來。到了史府,衙門報進三堂。史大奈聞知,忙來迎接,說:\"千歲哥哥,請到裏邊。\"咬金道:\"為兄並無好處到你,怎麼又要兄弟費心?\"史大奈道:\"哥哥又來了,小弟與兄勞苦多時,不曾飲酒淡心。蒙天有幸,恭喜班師,所以小弟特備水酒一杯與兄談心。\"咬金說:\"隻是又要難為你。\"二人挽手進入三堂,見過禮,同到書房。飲過香茗,靠和合窗前擺酒一桌,二人坐下,傳杯弄盞,飲過數杯,說:\"千歲哥哥,前日駕困木陽城,秦元帥大敗,自思已沒有回朝之日,虧得哥哥你年紀雖老,卻英雄膽氣不衰,奉旨殺出番營,搬取救兵,喜得今日勝利班師。\"咬金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兄是最膽大的。\"這裏閑談飲酒,忽聽和合窗外一聲喊叫:\"呔!程老頭兒,你敢在寡人駕前吃禦宴嗎?\"嚇得程咬金魂不附體,抬頭一看,隻見對過有座樓,樓窗靠著一人,甚是可怕,乃是一張鍋底黑色臉。這人左半身推了出來,右前身凹了進去,連嘴多是歪的。凹麵闊額,兩道掃帚濃眉,一雙銅鈴豹眼,頭發披散滿麵,穿了一件大紅衫,一隻左臂膊露出在外,靠了窗欞,提了一扇樓窗,要打下來。程咬金慌忙立起身來,說:\"兄弟,你是什麼人,如此無禮,樓窗豈是打得下來的?\"史大奈說:\"哥哥不必驚慌,他是瘋癲的。\"對窗上說:\"你不要胡亂,程老伯父在此飲酒,你敢打下來!還不退進去。\"這個八不就的人就往裏麵去了。程咬金說:\"兄弟,到底是什麼人。\"大奈說:\"唉!哥哥不要說起,隻因家內不祥,是這樣的了。\"咬金說:\"兄弟,你方才叫他稱我老伯父,可是令郎?\"大奈說:\"不是,小弟沒福,是小女。\"程咬金說:\"又來取笑了。世間不齊整醜陋堂客也多,不曾見這樣個人,地獄底頭的惡鬼一般,怎麼是你令愛起來。\"大奈說:\"不哄你,當真是我的小女,所以說家不祥,生出這樣一個妖怪來了。更兼犯了瘋癲之症,住在這座樓上,吵也被她吵死了。\"咬金說:\"應該把她嫁了出門。\"大奈說:\"哥哥又來取笑了,人家才貌的裙釵、絕色的佳人,尚有不中男家之意,我家這樣一個妖魔鬼怪,哪有人家要她。小弟隻求她早死就是,白送出門也不會想的。\"咬金叫聲:\"兄弟不必耽憂,為兄與你令愛作伐,攀一門親罷。\"大奈說:\"又來了,小戶人家怕沒有門當戶對,要這樣一個怪物?\"咬金說:\"為兄說的不是小戶人家,乃是大富大貴人家的蔭襲公子。\"大奈笑道:\"若說大富大貴蔭襲爵主,一發不少千金小姐,美貌裙釵了。\"咬金說:\"兄弟,你不要管,隻在為兄身上,還你一個有職分的女婿罷了。\"大奈說:\"當真麼?\"咬金說:\"自然,為兄的告別了,明日到來回音。\"大奈說:\"既如此,哥哥慢去。\"史老爺送出。魯國公那馬來到午門,下馬走到偏殿,俯伏說:\"陛下在上,臣有事冒奏天顏,罪該萬死。\"朝廷說:\"王兄所奏何事。\"咬金說:\"萬歲在上,臣前在羅府中,我弟婦夫人十分悲淚,對臣講說:'先夫在日,也曾立過功勞為國家出力,隻是後嗣不繼。'說罷,哭得更加傷感。\"正是:一旦為國捐軀死,惟在羅通一脈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