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看淡得與失(2 / 2)

有所失就有所得,當需要的事物不能兩全的時候,要舍得放棄一些既得利益。學會選擇,舍得放棄,是取其要者而為之,不要者而舍之,不為瑣事勞心傷神,還是一種顧全大局的果敢,一種泰然處之的大度,它並不意味著失敗和氣餒,而是為了更少的失去。

麵對生存的種種得意和不幸,一個人能坦然處之、遊刃有餘,這除了他有智慧冷靜的處理方法以外,還跟他平靜淡然的心態密切相關。一個人麵對大起大落、成敗得失,都能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態,他就能清晰地看到事物內部相互間存在的因果關係,於亂麻中理出一絲頭緒來。這樣的人一定能做到“天理自乍見時充拓,如磨塵鏡,光彩漸增”。反之,遇事一味的衝動浮躁,雖心可敬,但行可怕;或者遇事委瑣不振、停滯不行,“憚其難,而稍為退步”,那你永遠隻能與理想“遠隔千山”了。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情都會不自覺地考慮其最終的結果,計較當中的得失,讓自己陷在煩惱的情緒中。但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一點是,雖然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事不盡如人意,但是,隻要我們能夠微笑,善意麵對,那麼,平淡生活中並不缺乏美麗,更多的則是人性魅力散發出的璀璨光芒。

有一個成功的商人曾經說:“對於朋友而言,如果太計較個人得失,他將很難有真正的好朋友或是知己,作為一個商人,如果太計較眼前的金錢或是利益的得失,他就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大幹世界,得與失是形影相隨的。生命在一點一滴凝聚的同時,也在一分一秒地逝去。當我們擁有青春時,卻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融人社會,學會左右逢源,卻失去了銳氣和坦蕩;盼望日出之美,卻失去了寶貴的晨光;享受大都市的高品位生活,卻失去了田園生活的悠閑;貪圖財、色、官,卻失去做人的正氣、道德和平常心。

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很多的不如意,會有這樣那樣的挫折,但這些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好的心態,一種平淡對待得失的心態。因為用平常心去看待不平常的事,那麼不平常的事也會變得平常起來;用不平常的心去對待平常的事,那麼再平常的事也可能變得不平常了。

成功了要時時記住,世上的任何一種成功或榮譽,都依賴周圍的其他因素,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失敗了不要一蹶不振,隻要奮鬥了,拚搏了,就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說:“天空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已飛過。”這樣就會贏得一個廣闊的心靈空間,得而不喜,失而不憂,把握自我,超越自己。

淡然麵對得失,得之,不要大喜,不可貪得無厭;失去,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與失,不要看得太重,一切付之於笑談中。不僅自己,麵對他人的得失,也要坦然麵對,做到寵辱不驚。別人之得,不攀比、不眼紅、不妒忌,借別人之得,找差距、析方向、化動力;別人之失,不旁觀、不諷刺、不消極。借別人之失,吸取教訓、振奮精神、創造未來。

淡然麵對得失,需要一顆平常之心,一顆坦蕩之心,一顆感恩之心,一顆博愛之心。能夠坦然麵對得失,才會生活,才會快樂、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