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法則微笑著麵對逆境,彩虹就在不遠處(1 / 1)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定的意誌。不管環境變化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然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終至克服障礙,以達到期望的目標。

美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本傑明·富蘭克林,是一位政治、科學方麵的巨人,並且是很活躍的偉人。但他不是走平坦的路而成功的人,反而是在長時間裏過著失意落魄的日子。

起初,他在波士頓城一家小報館當一名印刷工,因為他的哥哥是那家報館的經營者。但是有一天,他和哥哥為了一點小事鬧意見,不得不離開那家報社。

離開哥哥的報社的富蘭克林,想到其他的印刷廠去工作,可是,氣急敗壞的哥哥卻通知波士頓的所有印刷工廠,拜托他們不要雇用自己的弟弟。富蘭克林陷入困境。

後來,他下定決心一個人跑到紐約去。到了紐約之後,好不容易在費城找到印刷工的職位,那時的富蘭克林隻有17歲而已。

在費城,富蘭克林成為普通的印刷工人,繼續每天的生活。當然因為他是新來的,所以有很多的苦差要他去做,但是富蘭克林淡然漠視一切,他學著給自己鼓勁,為自己頒獎。

富蘭克林心想,現在的苦勞如果是過去的安樂所造成的結果的話,相反的,也會促進將來的成長吧!在波士頓,因為生活很安定,才不知道世界之廣大,現在因為是過流浪的生活,而能體會到人世間的艱辛。同時,他也不氣餒地繼續讀書和工作,因此被認為是一個用功的青年。

正是由於在年輕時代體會到的痛苦,使富蘭克林有了很大的發展。人經常會在被拋棄時,才想要自立來拚命爭取生機;同時在掙紮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折磨。人們常說:“在幸福中的人會變得懶惰,而不知進步。”這是很有道理的。在經曆磨難和痛苦之後,如能發掘出潛能來,人生也許就會有所改變。

來自自己內心的鼓勵是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送給自己的最值得珍視的禮物。人們常常在意別人的讚揚與鼓勵,但是別人的讚許並不是天天都有,況且有時別人的讚許並不能滿足自己的真正期盼。此時,不如自己給自己頒獎,不僅期望不會落空,而且能夠以獲獎後的成就感迎接下一個挑戰,如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人生來就需要得到鼓勵和讚揚。許多人做出了成績,往往期待著別人來讚許。其實光靠別人的讚許還是不夠的,何況別人的讚許會受到各種外在條件的製約,難以符合你的實際情況或滿足你真正的期盼。要保護自己的自信心和成功信念,不妨花些時間,恰當地給自己一些獎勵。

因挫折而造成的灰色情緒,像烏雲一樣擋住了太陽,也遮住了人們的視線。假如換一個視角,換一個環境,你一定會發現,天地是如此的開闊,大自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生活依然是那麼的美好,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千萬不要同自己過不去。

也許過去的一切,對一些人來說是一部極痛苦、極失望的傷心史。也許他們曾經失掉了職位;也許他們創業失敗;也許他們麵臨婚姻的危機……在這些人看來,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慘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種種不幸,隻要你不甘永遠屈服,則勝利就在遠方,就在向你招手。

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說:“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給自己頒獎並不是孤芳自賞、自我陶醉,而是積極樂觀地評價自己,增強自信,激勵自己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英國作家勞倫斯·彼得曾說過:“為什麼許多名噪一時的歌手最後以悲劇結束一生呢?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舞台上他們永遠需要觀眾的掌聲來肯定自己。但是由於他們從來不曾聽到過來自自己的掌聲,所以一旦下台,進入自己的臥室時,他們便會覺得淒涼悲慘,覺得聽眾把自己拋棄了……”

我們作為普通人,要經常給自己減壓。隻要我們把我們各自的工作做好,把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做好,那麼,這些小事,就是我們自己所獲得的獎牌,所以,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給我們自己頒獎。

失敗並不是成功之母,檢討才是成功之母。即使敗得很慘,高手們也不願為不良情緒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是集中時間和精力思考解決問題、擺脫困境的辦法。所以,如果不小心犯了錯誤,讓我們先做自我檢討,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然後就是振作起來,重新迎接明天的太陽,繼續努力,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