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
記得十多年前第二次出訪莫斯科的時候,他同當時的蘇聯領袖赫魯曉夫發征過一場核戰爭的辯論,針對赫魯曉夫驚恐世界核戰爭的爆發,諾亞方舟將徹底沉沒的恐美情緒,毛澤東發表過一個震驚世界的講話。
“原子彈沒有什麼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紙老虎——決定戰爭的根本因素是人,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原子彈也是要人去掌握的……打核戰爭,肯定要死不少人,即便那樣,我們還是能最後贏得戰爭……”
當時赫魯曉夫吃驚地半張著嘴巴,凸起的眼珠幾乎從眼眶裏蹦出來。
赫魯曉夫沒有聽懂毛澤東的話,以至許多年後,在他的回憶錄裏引用這段話時,認定毛澤東是“瘋子”,是“戰爭狂人”……
波蘭的哥穆爾卡也曾抱怨說:“你們中國人多,死一些算不了啥,可我們波蘭呢?我們隻有5000萬人口,叫我們怎麼個死法?”
他也沒有聽懂毛澤東的話。
但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聽懂了,他曾歎息著對白宮辦公廳主任傑裏·珀森斯將軍說:“原子彈的最大威力是在發射架上,而不是飛出去之後,毛澤東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物,恐嚇、威脅對他沒有用。”
說完這番話後,毛澤東並沒有看輕原子彈,而是調集精強將去占領這兩彈的製高點。
1964年,有了爆炸成功的原子彈,運載導彈,不久,又有了氫彈。
到現在為止,中國已經成功地進行了7次核試驗,每次試驗的成功,都昭示著中國的兩彈技術又出現了驚人的飛躍。
現在,沒有敢近舞著原子彈對中國人進行恫嚇了,當然,毛澤東也不會再談準備死多少人的問題了,而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
近幾日,毛澤東又重讀《二十四史》,其中《明史·朱升傳》裏的一段話,始終在他的腦海裏縈回。
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四方旱蝗,饑荒嚴重,又癲疫流行,是進元皇朝綱紀不振,政治腐敗,內部紛爭,天下群雄競起,遂致大亂。
此間,定遠(屬安徽省)皇覺寺為亂兵所焚,寺僧朱元璋無奈,投至義軍郭子興屬下,任親兵九夫長,後屢次征戰,南討北殺,朱元璋兵將廣,羽翼漸豐,便急於稱王,
這時,他帳下的隱士朱升剖折天下大勢,指出:為敵者,東有張士誠,西有徐壽輝,陳友諒,南有陳友定,東南有方國珍,早早稱王,隻能成為眾矢之的,現在天下大勢未定,群雄逐鹿,不如暫進擁戴已稱宋帝的韓林兒,修好於各方,集中打擊陳友諒,此為“高築牆,廣征糧,緩稱王”之策。
朱元璋納之,此後,滅友諒,沉小明王與瓜號江中,障礙即除,才於公元1368年正月即皇位。
……
麵對一角即發的核戰爭,毛澤東從明史中又受到偌多的啟示,
為了減少傷亡,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應迅速挖掘修建防空工事,當核彈來襲時,人們可躲至地下。
打仗最忌兩麵樹敵,美國急於撤出越南,我們該送他一顆定心丸吃一吃,明確告訴他們,中國無意在亞洲追求霸權,也無意去填補美軍撤離後的空白。
麵對蘇聯的戰爭叫囂,我們不能單純地組織防禦,應該和張愛萍水相逢商量一下,可否把即將實施的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再提前一段時間,觸一觸勃列日涅夫的神經,看他還有沒有膽量去動那個核按鈕……
毛澤東雖然躺在水麵上未動,卻已思貫古今,神遊八極,將一場大戰的全局廓括胸中。
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就在於他有常人無法望其項背的預見性。正如一名著名的學者所言:“如果曆史能夠倒演,80%的人會成為偉人。”
“主席,總理來了,正在客廳等您。:一位工作人員打斷了毛澤東正在太虛中往來飛梭的思緒。
毛澤東手扶攀梯,走上池岸,用浴巾揩幹身上的水漬,披上浴袍,走進客廳。
“恩來,坐下說話。“毛澤東點燃一支煙,氣定神閑地說。
“主席,四位老帥的緊急報告,您看過了嗎?”
四位老帥是指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
由於過度的操勞和過重的焦慮,周恩來的聲音急促、喑啞。
“哦,看過了,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好啊!讓他們打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毛澤東淡然一笑,接著說:“勃列日涅夫怕不怕?尼克鬆怕不怕?我不曉得,我想摸摸他們的底哩!”
毛澤東今天語聲朗朗,談笑自若,周恩來的心中卻是如懸巨石,神色憂鬱得很,他為毛主席的安全憂慮,為即將而來的國慶大遊而憂慮。
“恩來,你讀過《明史》沒有,?我看朱升是個很有貢獻的人,他為明太祖成就帝業立了頭功。對了,他有九字國策定江山,‘高築牆,文征糧,緩稱王’我也有九字能不能對付核大戰呀?聽好,這九個字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
周恩來略一思一忖,陡然眼眸一亮。
毛澤東燦然一笑,“有沒有剽竊之嫌啊!”
周恩來興奮地:“不稱霸,好!這下美國可該放心了。”
毛澤東搖搖頭:“隻放心不夠,人家是頭一號,哪能袖手旁觀哩!我想扯他們下河,趟趟這一遭渾水哩!”
周恩來開心地:“真把美國拖進來,這場戲就有熱門看了。”
所謂把美國拖進來,其實就是要改善同美國一直僵持的關係,利用美國的力量來扼製蘇聯。
所以,此後不久,便有了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再過不久,有了基辛格的秘密外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正式來華進行國事訪問,中美簽定了《上海公報》:接著,聯合國恢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席會,蘇聯封鎖中國的壁壘轟然倒塌。
話扯遠了,還是回到中南海參的遊泳池中來。
“孫子曰:故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毛澤東點燃了一支香煙,沉吟著說:“勃力日涅夫是個軟耳朵根子,我怕他管不住他那個國防部長哩!”
周恩來始終記掛著自己的使命,趁此亮出底牌,“主席,四老帥都認為今年的國慶了蘇軍偷襲的可能性很大,我看,今年的集會怎麼個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周恩來的潛台詞,搞集會主席要檢閱,要檢閱就要登天安門,登天安門,國家黨政領導的人就要全部亮相,如果這時候人家把原子背景放過來……風險太大了。
“哦,不搞集會,我看不太好吧!這是不是告訴人家,我們有點怕?集會還是要搞的,我還是上天安門,我倒想開開眼,看看這原子彈的威力究竟有多麼大。”
毛主席的脾氣,周恩來是知道的,說不過黃河,就不過黃河,天王老子也說不轉。
周恩來的濃眉緊緊地鎖在了一起。
幾十萬人聚集在廣場,一旦出現情況,怎樣疏散?怎樣隱蔽?
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怎樣才能安全地進入地下通道?
周恩來反複抻量警報後的5分鍾。
根據有關軍事部門測算,蘇聯在靠近我邊境的幾個導彈發射點發射導彈一,最近的飛到北京隻需六七分鍾。
如果扣除發布警報時間,也許留給的時間隻有三四分鍾。
周恩來苦思苦想著萬全之策。
毛澤東瞟了一眼周恩來,笑笑,解意地說:“如果不放心,咱們可以先放兩顆原子彈嚇唬嚇唬他們呀?讓他們也緊張兩天,等明白過來,咱們的節也過完了。”
周恩來心頭略鬆,會意地:“放完後,咱們來它個秘而不宣。”
“對嘛,這就叫兵不厭詐嘛!”
“主席,您看安排在什麼時間比較好?”
“我看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和29日兩天就可以,這事還要和榮臻、愛萍商量一下……
……
公元1969年9月28日、29日,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動信號。
他們馬上作出了判斷,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這是有史以來中國進行第8次,第9次核試驗。
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美、蘇兩國,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中國公布核試驗的消息和有關資料。
奇怪的是,同前7次核試驗,中國連續熱烈慶祝的情形相左,一連數天,中國所有的新聞媒介都悄無聲息,對此保持沉默,對這兩次核試驗連一條簡短的消息都沒有發,好像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外電對此議論紛紛,猜測頗多,其中美聯社播了的一條評論具有廣泛的認同性,文中指出:“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謀取某項具體的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
這實際上等於警告勃列日涅夫,如果你敢按動核按鈕,中國立刻就會給予還擊。
中國的核力量雖然不很強大,但也十分可怕。
果然,勃力日涅夫的手在核按鈕前猶豫了許久,終於悄悄地挪開了。
10月1日,毛澤東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了遊行隊伍。
當晚,毛澤東、周恩來等來到天安門廣場,在人民群眾中間席地而坐,興致勃勃地觀看了節日的禮花和五彩繽紛的焰火。
毛澤東,真乃神人也。
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葛斯提堡大會戰
130年前,在美國本土,曾經爆發過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南北戰爭,這實際是美國資產階級的第二次革命。
戰爭的兩方,一方是南方的奴隸主集團,一方是資產階級尋找廉價勞動力、拓寬自由貿易市場的北方資產階級集團。
戰爭先後進行了5年。
南方軍隊雖然是為了維持舊製度而戰,但是由於軍隊統帥羅伯特·李將軍的傑出指揮,在戰爭初期,南軍反而節節勝利,而北軍則一敗再敗,以至首都華盛頓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但到了戰爭的第3年,即1863年7月,李將軍在東部戰場上強攻葛斯提堡,結遭到慘重失敗,北軍獲得了根本性的勝利,這一戰役,扭轉了整個戰場上北軍的頹勢,穩定了大局,之後,北方資產階級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消滅南部奴隸製,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
戰爭的頭兩年,在東部戰場上,南軍除了安提塔戰役遭到一些失敗處,幾乎是連連得手,大軍步步向前推進,在西部戰場上,雖然北軍盡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陷於被勸挨打之中,局勢十分不利。
1863年5月,南軍弗吉尼亞軍才在岑斯勒維爾采取迂回包抄的奔襲戰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後,軍團司令羅伯特·李重新調整了軍隊的指揮官,下轄三個軍,分別由詹姆斯中將、愛威爾和安布羅斯少將擔任各軍軍長。